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石健梅 《职教论坛》2005,(12):55-56
微格教学具有训练目的明确、学习重点突出,信息反馈及时等特征。在烹饪专业技能训练中采用微格教学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新世纪教练员素质要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观察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以21世纪是信息时代的趋势,以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为视角,深刻论证了新世纪的教练员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雄厚的科学文化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必要的信息素质,尤其是应具有独特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33.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新闻舆论阵地建设成为关系党、国家和民族兴亡的重要课题.重新阅读、领会,研究刘少奇同志五六十年前关于新闻工作者素养的论述,我们从中仍可获得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4.
川端康成的《名人》塑造了一位视围棋艺术为生命的卓越棋手形象。这一形象具有著名棋手吴清源的精神底色,体现了围棋世界技与道的纠葛。追求与生命融合的道之境界,应是每一棋手毕生奋斗的目标。今天普及围棋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全球化的压力与创造知识型社会的需要.使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终身学习.各国政府也要求提高劳动力的整体教育水平。大多数欧盟国家的终身学习获得了快速发展.非正式职业教育对这些急迫需求作出了回应.普通成人教育呈下降趋势,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迅速。全球化将导致各国教育体制逐渐走向趋同化但很多的相关研究报告也指出,国家教育体制并没有被抛弃.  相似文献   
36.
一、职业学校对网络的利用情况 如今,大部分职业中专学校都将技能方面的操作作为重点培训和学习项目,在课堂上运用网络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就我们学校来说,不仅开设了8个机房提供学生上机实际操作,而且还在每个班级配备了投影机,老师可以用做好的课件进行课堂讲解。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提高授课效率。目前,职业学校学生上网人数呈递增之势,《北京青年报》上《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可见,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而国外学生利用网络最主要的目的则是获取信息,以及做研究工作和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37.
全球化并不能导致各国教育与培训体制的融合,在欧洲(欧盟),受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影响,各国的教育体制各有特点.并在各自不同的道路上发展.因此欧盟各成员国没有统一的终身学习模式。从社会合作关系及政府介入与监管力度方面加以考察,欧洲的终身学习主要可分为三种模式:以需求为导向的“自愿合作关系”模式(如英国),“正式社会合作关系”模式(如瑞典),政府导向的“中央集权”模式(如希腊)。  相似文献   
38.
一、职业学校对网络的利用情况 如今,大部分职业中专学校都将技能方面的操作作为重点培训和学习项目,在课堂上运用网络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就我们学校来说,不仪开设了8个机房提供学生上机实际操作,而且还在每个班级配备了投影机,老师可以用做好的课件进行课堂讲解.  相似文献   
39.
40.
云南本土作家杨杨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一直秉持真诚务实的文学理念,擅长把文化学养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在散文与小说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是“新散文”写作的重要参与者,其散文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文体探索意识;而魔性与诗性融合的小说创作着力于发掘人性的深层因素,真诚地呼唤人间的真善美。杨杨从文学地理学的视域出发,善于发现与填补空白,他扎根滇南大地,建立了个人的文学坐标体系,其作品地域文化特征十分明显,为当代云南文坛所瞩目,也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百花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