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篇
体育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思维链式教学,是明确一条线索,围绕这条主线展开课堂教学,同时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完型性为教学目标,多角度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最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结构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好体育课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才能顺利完成课的任务。那么采用哪些准备活动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因素,使人体有准备地从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呢?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方法甚多,这里根据个人体会就“游戏性的准备活动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职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P-E-O-P-L-E”教学法。所谓“P-E-O-P-L-E”教学法,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P-E-O-P-L-E”即是Personally(亲自地)、Emotiona(l有情感的)、Open(开放的)、Pervasiv(e有渗透性的)、Laughable(有趣味性的)、Educativ(e有教育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组合。在职业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上重点突出这六个方面,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个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景苑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力争从校本课程规划、学习时间统筹、学教方式变革、校本作业设计、育人共同体构建等方面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实现“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相似文献   
15.
"生本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它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和灵活的,即从课前的预设到课堂的随时调整,从新的目标预设到活动互动后课堂目标的调整,整个过程都是在动态变化之中."生本化"课堂教学过程表现为螺旋上升式,强调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更具"生本化""生本化"课堂教学设.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普罗米修斯”计划,打算今后5年内投资10亿美元,重新开发太空核动力推进系统。该计划的目标是研制一种新型核能动力飞船,以完成未来前往月球、火星甚至太阳系外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陈盛  章民 《中等职业教育》2005,(18):47-48,44
职业学校的就业工作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要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从培养“服务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着力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不会增加社会就业负担,而且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改革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高校体育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而且体育的多元化功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剖析,认为课内外“一体化”是延伸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拓展学习和竞赛的空间,开发学生自觉和独立的学习意识,从而起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成人学生在学习经济数学的过程中受思维方式、中学数学基础、工学矛盾的影响,使经济数学的学习成为他们业余深造中一道难以跨越的沟壑。在教学方法上应与全日制学生的教学有所区别:实施“低起点、多归纳、勤交流”的课堂教学方法;用形象化语言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学员兴趣;用直观的符号来表示抽象的字母;用直观的图形来分析抽象的数学关系;联系原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设置台阶。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不少弊端,这些弊端误导了被评价者和听评者,对他们以后的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我们要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内容、主体等,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科学、有效地评价每一堂课,引领广大教师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