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中国人喜读书,富有读书的传统。上古时以渔樵耕读为四士,书香门第历代受人尊敬。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视读书为人生快事;他还自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读书成了每日必修的功课之一。历史上甚至还有皇帝金口手谕倡导“全民读书”:“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有女颜如玉。”宋真宗的劝学诗至今流传不息。当然,事实上也并非所有的时代都士途畅达,也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而终生潦倒受穷的故事俯拾即是,每个人包括知识分子都有…  相似文献   
42.
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吏部员外郎。在文学上他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今存《李遐叔文集》四卷,对古文的内容和表现都有所开拓,特别是阳刚劲健的文风对后世文坛有巨大影响。其中《吊古战场文》是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它凭吊古迹,追忆战事,借古讽今,直刺时政,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其基本内容与艺术手法被后人承袭、借鉴,从而直接开启了古文凭吊古战场之风。这一类文章的著名代表作有苏轼《赤壁赋》、黄凤翔《古陵坡吊古文》等,在李华之后可谓层出不…  相似文献   
43.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它的主要素材依据是西晋时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仔细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课文中所选的《三国演义》“隆中对”与卷首节选的陈寿的《隆中对》,在文字上并无太多的不同。陈寿(22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县)人。他生于三国时的蜀国,后来担任晋朝的著作郎、治史御史。《晋书》中有《陈寿传》,称他“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晋武帝时,他奉命修《三国志》,鸿文巨著达六十五篇。后人将此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为前四史,陈寿也由此成为一代著名史学家。《隆中对》节…  相似文献   
44.
唐太宗是彪炳史册的一代英主,他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开创了“贞观大治”的不朽伟业。其间多得房玄龄、魏徵等大唐名臣的辅佐之力,尤以魏徵居功至伟:他与太宗明君贤相,鱼水相得,联袂治国,遂成千古佳话,名垂青史。不过,在唐初开国元勋中,魏徵的地位有其特殊性: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河北晋县)人。一开始他处境不妙,因为他“出身”不正,他不像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这一班文武大臣,早年即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且功勋卓著,为嫡系心腹,他是在隋末动乱中作为降将随李密归唐,更加可怕的是,归唐后又被唐高祖李渊“分配”至太子李建成帐下,充…  相似文献   
45.
浙江之潮,天下伟观,其美景正与泰山日出、蓬莱仙境并举,声震宇内,世人神往。故而观潮之盛,历代不息。白居易有诗云:“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潮起潮落,似乎还关联着古都杭州的兴衰。苏轼《中秋夜观潮》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极言潮势之壮观和观潮民风之盛。两位诗人先后知杭州,筑有白堤、苏堤,皆有惠政,他们与民同乐观潮,其诗所咏亲切传神,其情其景似状目前,今日读来犹觉心摇。…  相似文献   
46.
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一般认为系百回本<西游记>的最早刊本.其卷首置陈元之<刊西游记序>,正义有少量夹批,并以宋儒邵雍<清夜吟>涛二十字编目.  相似文献   
47.
当下流行之各种"恶搞"版《西游记》是大众传媒时代的产物,其对经典的消解和颠覆作用只发生在大众消费的娱乐性层面上,从本质上并未涉及到作品文化蕴涵和艺术精神的硬核,但我们对于古代经典在当代的现状和命运这一宏大主题也应予重视并作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48.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君子谦谦而充实,淑女秀形而慧中,入则平治天下,出则修己齐家:见贤思齐,自强不息———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人格理想,而且也是历代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俗称庭训,传统绵长而又富有自觉性,既重身教,也重言教,既倡导躬亲习行的实践性,也不乏教育树人的理论色彩。见诸文字,便有大量《家训》留传下来。“家训”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一句格言,一联条幅,也可以是一封家书,甚或厚厚一本著作,其大旨仿佛,皆在“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相似文献   
49.
通过考察中国戏曲与小说的发展轨迹,结合两的整体关系,指出《西游记》杂剧记叙唐僧取经内容完整,结构宏大,由此演进为小说具有必然性,并进而对它在后世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作了具体、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50.
《西游记》是古典小说巨著,也是一部传统文化宝典,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西游记》文化研究热,而后构成了一股浩大、持久的学术潮流。本文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学术背景下,从神话原型批评、童话学批评、审美研究和宗教文化研究等方面作必要的总结与反思,并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