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各国文化   6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黄克武著,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大陆简体版已于2006年由新星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对同时代读书人影响最大,所谓开一代风气者有三人,即曾国藩、梁启超和胡适。古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在杜佑看来,立德目标太高,常人难以企及;而“立功遂行当代”,“立言见志后学”。从旧的传统立场看,曾国藩或许兼具三不朽(唯因杀人太多而德终有亏)。论事功,三人呈递减之势,除个人的因素外,也提示出时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胡适曾多次强调杜威思想对他的全面影响,但不少学觉得此言不那么能尽信,对胡适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了杜威的实验主义,学界迄今仍存争议。综观胡适一生,他不但在哲学方法上把握了杜威思想的基本精神,更像杜威一样希望把哲学从“哲学家的问题”中解放出来,使它变作“一般人的问题”,其主张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改造社会”,尤其是杜威思路的亲切体会和运用。不过,胡适也把他通过严复接受的天演学说的竞争性和破坏性融铸进了他的“杜威方法”,使其更加激进,故其所谓的“杜威方法”恐怕是个集大成。  相似文献   
13.
当此举国都对教育不满又似乎找不到什么出路的时候,或不妨借鉴迷途知返的古训,回到近代新教育体制开创的初期,检讨一下当年怎样形成这样的体制,并回顾一下有些已经想到、提出、甚至尝试过的选项何以未被采纳,或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学界也是一种江湖,一入其中,每每身不由己。当记取清儒所说:“人虽至促迫之时,亦必有一二刻之闲,可以安坐读书。”  相似文献   
15.
1905年的废科举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广泛社会后果。在乡村造成办学主体由私向公的转变,减弱了民间办学和就学的积极性。新学制对贫寒而向学之家的子弟有所排斥,导致乡村读书人数量日益减少、平均识字率逐渐降低。而乡民对新教育传授的“知识”却不那么承认,使新  相似文献   
16.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不必总说古人害我们,外国整我们。该我们承担的,就自己承担。香港凤凰卫视有个栏目叫做"风范大国民",且不问其内容,这一名称确实反映出逐渐开始体味富强的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流行着把学问三分为义理、辞章、考据的观念。后来曾国藩出於时代的需要,加上偏于应用的“经济”(即所谓经世之学),於是又出现学问四分的观念。①后者虽未能完全覆盖前说,却也同样流行。  相似文献   
18.
胡适在1927年曾将其一手推动的“整理国故”诠释为“捉妖”和“打鬼”,其“目的与功用”即“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化的真相”,以收“化神奇为臭腐”之效。这是许多论及胡适与整理国故关系颇喜引用的句子。其实,在1916年留学美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到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的大作《是“承认”还是“认识到”?——评人教社历史教材对外交原则问题的歪曲》(《学术界》2001年第6期),章指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02-103页)中关于“在中美发表的上海公报中,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束脩的含义因与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有直接联系,影响到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注意。汉代注家对此无明确释义,六朝以后释束脩为十脠脯,唐宋此说大行,以至于今。其用唐韩愈对十脠脯说提出疑义(参见韩氏《论语笔解》),清乾嘉以来持不同意见者稍多,至今人们亦无统一见解。解放以来谈及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者常涉及脩,专以脩为题的文章也凡五见,其中四篇均为一九八二年以来所刊出(《文史知识》和《齐鲁学刊》各二篇》;说明此问题正为学界所瞩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以束脩为题的文章除一篇外均不同意十脠脯说。弄清孔子关于束脩的原意,实为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所必需。今不揣谫陋,略陈管见。不当之处,尚待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