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7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流媒体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档案馆是将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的加工和压缩处理,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并提供在互联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  相似文献   
62.
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中存在着信息量少、信息内容单调 ,网页间的组织结构过于简单 ,导航功能差、友情链接少 ,缺少信息服务加工以及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的策略是 :建立有效的政府信息资源网络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参考文献 1。表 2。图 1。  相似文献   
63.
在对档案馆精准服务现状以及用户画像参与精准服务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用户画像运用于档案馆精准服务的五个业务流程,并针对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4.
服务生态系统理论是在服务主导逻辑价值共创概念上拓展而来,意味着广泛社会参与者成为资源整合者和价值共创的主体,适应档案服务社会化发展的研究。系统梳理相关文献,阐释档案馆服务模型产生基础,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理论基础和档案馆服务现状,构建内外双层嵌套的档案馆服务价值共创模型,并围绕其“价值共识-价值共筑-价值共创”运行逻辑从主体激励、互动反馈、制度规范、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实现机制,以期为推动档案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价值共创为切入点,研究档案馆文旅融合,有利于提升档案馆社会影响力,实现其社会价值最大化;剖析了价值共创视角下档案馆文旅融合的理论内涵,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本逻辑、以资源为核心的叙事逻辑和以服务为重心的价值逻辑是其内在逻辑,并指出档案馆文旅融合可建立资源主导型、文化创意型、场景体验型等发展模式。当然档案馆文旅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政府指引机制、科学的人才保障机制以及高效的多元协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释放各价值主体的能量,实现价值共创,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6.
67.
档案文化传播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社会主体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面向学术研究时要做到"内容为王"与"形式灵活"相结合的策略;面向社会普通公众时要做到传统方法与新型手段相结合的策略;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时要做到敦促政府的法律法规支持、强化志愿者力量以及提升传播质量等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68.
注意力经济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意力经济是指以注意力资源的生产和分配 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关系以及商业模式。“注意力经济”一词是Michael.H.Goldhaber在1997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他进而指出,目前正在崛起的以信息经  相似文献   
69.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人才租赁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在美国出现了,60、70年代开始盛行于欧美和日本.近年来,人才租赁作为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种探索性实现形式,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许多地方和单位正在实施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就包含着人才租赁的内容.……  相似文献   
70.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技术化与人文化的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档案馆建设已成为档案界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但在建设中存着人文关怀淡化、价值理念浅化、服务功能单一化的趋势,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化与人文化为什么要融合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四条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