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雷雨前     
茅盾 《现代语文》2005,(7):21-21
清早起来,就走到那座小石桥上。摸一摸桥石,竟像带点热。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晚快边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也许就是他们把这些石头又困得热烘烘。  相似文献   
32.
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  相似文献   
33.
天窗     
茅盾 《同学少年》2009,(8):38-38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地洞里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  相似文献   
34.
他,独自一人,在这黄昏的沙滩上行。什么都看不分明了。仅可辨认,那白茫茫的知道是沙滩,那黑漆漆的是酝酿着暴风雨的海。远处有一点儿光明,知道是灯塔。他,用心火来照亮了路,可也不能远,只这么三二尺地面,他小心地走着,走着。猛地,天空闪过了锯齿形的闪电。他看见不远的前面有黑簇簇的一团,呵呵,这是“夜的国”么,  相似文献   
35.
雷雨前     
清早起来,就走到那座小石桥上。摸一摸桥石,竟象还带点热。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晚上天边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也许就是他们把这些石头又困得热烘烘。  相似文献   
36.
吴海法同志:来信敬悉,所提问题,简答如下: 一、“天下最难走的路”为当时流行语,暗指赴陕北(延安)之路;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边区四周通道设置了无数的特务机构,绑架赴延安的青年。这句话既为当时流行语,特有所指,故加引号。教科书编者不明情况,去掉引号,是不对的。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者选取此文,又加删改,事先都没有同我商量;我根本不知选用此文。今读来信,始知之。可是我亦懒得找教科书来核对,究竟删了那些字句。  相似文献   
37.
海南杂忆     
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从前我有一个习惯:每逢游览名胜古迹总得先找些线装书,读一读前人(当然大多数是文学家)对于这个地方的记载——题咏、游记等等。后来从实践中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当我阅读前人的题咏或游记之时,确实很受感染,陶陶然有卧游之乐;但是一到现场,不免有点失望(即使不是大失所望),觉得前人的十分华赡的诗词游记骗了我了。  相似文献   
38.
早上醒来的时候,听得卖豆腐的哨子在窗外呜呜地吹。每次这哨子声引起了我不少的怅惘。并不是它那低叹暗泣似的声调在诱发我的漂泊者的乡愁:不是呢,像我这样的漂泊者,  相似文献   
39.
文学与人生     
今天讲的是文学与人生。中国人向来以为文学,不是一般人所需要的。闲暇自得,风流自赏的人,才去讲文学。中国向来文学作品,诗,词、小说等都很多,  相似文献   
40.
吴荪甫     
现在是将近午后三点钟了。毒太阳晒得马路上的柏油发软,汽车轮碾过,就印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纹。满脸黑汗在这柏油路上喊卖各式各样“快报”的瘪三和小孩子,也用了各式各样的声调高叫着各式各样矛盾的新闻。   像闪电似的到交易所里一转而现在又向益中公司去的汽车里的吴荪甫,全心神在策划他的事业,忽然也发现自己的很大的矛盾。他是办实业的,他有发展民族工业的伟大志愿,他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杜竹斋之类专做地皮①,金子,公债②;然而他自己现在却也钻在公债里了 !他是盼望民主政治真正实现,所以他也盼望“北方扩大会议③”的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