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3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因此,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农民,成为各级政府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有关精神,实施了湖北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并针对当前农民培训师资薄弱的弱点,重点开展了农民师资培训。现以农民师资培训效果跟踪调查为基础,分析湖北省新型农民培训中师资培训现状。  相似文献   
22.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的威胁.在这些威胁中,如军事威胁,是直接而易于觉察的,可称为常规威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威胁,如经济领域的渗透,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等,则是缓慢的,间接的和不易觉察的,可称为"非常规"威胁.  相似文献   
23.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资源科学》2016,38(11):2168-2180
旅游机会公平是新近国际旅游学术本位反思及社会伦理责任担当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旅游供需系统视角,利用GIS和改进的人口加权距离模型研究了中国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的空间差异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 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的空间机会格局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近似半圆环形等级圈,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衰减变化特征;② 城镇与农村人口之间乡村旅游空间机会差异格局具有整体离散、外围显著的特征,差异程度比率范围大约在0.563 55~1.169 28之间,出现了城镇人口出游机会优于农村人口的资源配置“城乡错位”现象,说明乡村旅游点开发向城市集聚的市场导向特征明显;③ 居民乡村旅游的总体机会与城镇化水平呈线性正相关,而城镇与农村居民的空间机会差异程度与城镇化水平呈正态分布相关,即城镇化水平很低和很高城市的城乡差异小,而城镇化水平中等城市的城乡差异大;④ 乡村旅游空间机会的等级差异分布普遍符合幂次法则,这种相对成熟的等级发育意味着旅游机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矛盾长存,发挥制度优势、建立行政干预长效机制是推进旅游空间机会公平的必要手段;⑤ 乡村旅游空间机会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中高程度的显著相关性,既说明了本文模型实证结论的合理性,也证实二者存在本质差异,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更深入具体地揭示旅游机会差异的问题本质及解决路径;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政府权力与企业资本结成相对稳定的利益增长联盟,以及社会福利领域政府干预调控的相对不足,是形成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空间机会差异格局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4.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定位于环境变化与影响及其对策,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与适应、灾害风险与应对等问题,重点考察研究过去50年来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在亚洲水塔失衡、青藏高原固碳功能与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川藏铁路沿线灾害应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矿产资源远景评估、青藏高原人类适应历史与绿色发展建议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5.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已从科学问题演变成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在进行气候变化的相关决策中,需要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因素。本文对4个可能影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包括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国际减排方案的公平性、中国未来CO2排放空间与排放需求的矛盾以及中国应对CO2减排压力的可能途径和减排空间。  相似文献   
26.
中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下,能源保障风险日益凸现。全国能源保障分区研究不仅是能源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对能源产业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全国能源资源的基础形势,并对1996年.2005年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由能源储量比、对外依存度、库存增减量、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运输线路长度6个指标组成的能源保障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根据灰色聚类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十五”期间的能源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估与分区。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具有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特点;能源低保障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能源中等保障区主要涵盖华北、华东、华中等地,能源高保障区包括东北和西北大部华北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7.
从各国提供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0--2006年的排放数据看,德、英、法、荷和瑞典等履行《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最好的国家大多采取的是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的“避重就轻”的策略。对处在经济迅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  相似文献   
28.
采用社会调查数据、扩展强度指数与GIS技术,以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为例,定量研究1998-2012年旅游用地时空格局演变特点和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旅游用地扩张速度表现为快速增长(1998-2003年),缓慢增长(2003-2007年),稳定增长(2007-2012年)3个阶段。1998-2003年,耕地是旅游用地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园地和建设附属用地。2003-2007年,其他用地是旅游用地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耕地和城乡居民用地。2007-2012年,耕地是旅游用地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其他用地和园地。功能变化:金石滩旅游度假区逐渐由单一功能的传统城镇向集住宿、购物、餐饮、娱乐多元化功能的旅游型城镇转变;2空间格局变化:1998-2003年,旅游开发主要以"海、路、石"为主,旅游用地空间形态以"n"字形布局模式;2003-2012年,旅游开发主要以"海、山、路、石"为主,旅游用地由沿海向内陆呈面状扩展;3驱动机制:区域优势为滨海旅游开发提供了方向性指标,居民协调配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和旅游企业开发的时间,市场需求的理性选择是小镇功能转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动力。政府和企业为适应不同阶段的旅游需求做出的调控和规划为旅游用地的相对稳定提供了支撑力。因此,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以内部驱动因子为基础和推动力,外部驱动因子为支撑力,共同驱动旅游用地空间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29.
俄罗斯滑雪场空间格局及可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相对成熟。旅游多元化发展与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契机为中俄两国的冰雪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运用空间分析方法量化并探究俄罗斯旅游滑雪场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可达性指标评价滑雪场所的可接近测度。结果发现:①俄罗斯滑雪场整体上“西密东疏”,并且呈现出6大聚集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②滑雪场在俄罗斯境内平均可达时间约为15 h,6 h以内的高可达性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多连片分布在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南部山地,且呈现向交通干线聚集分布的趋势;③以莫斯科为中心的联邦主体区位优势较好,冰雪旅游规模与实力最强;乌拉尔山脉东西侧联邦主体与滑雪场所联系紧密。本文通过归纳俄罗斯滑雪场数据空间分布规律及布局优劣,提出关键开发建议,为中国的冰雪旅游事业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中国历史地理学与"集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自创立以来,在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及其后一代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已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且有重要作用的地理学分支学科。特别是学者们通过对我国独特地域、独特领域中一系列独特问题的开创性科学研究,不仅拓展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且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多层面的历史借鉴,得到了学术界及应用部门的充分肯定。然而,学界的同仁也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