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信息传播   1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媒介竞争今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景观.发达的物质技术手段、现代的新型传播观念以及媒体对受众影响力的争夺是影响介竞争的重要因素.笔者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视野出发,对此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思考,指出媒体对于现代传播技术和受众互动理念的追求实际是基于人类渴求自由、平等的天性.而现代化进程从技术、观念的层面推动着媒介的发展,同时媒介竞争亦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通过全面地考察英国宗教改革得以发生的原因,从国家与教会的二元结构、异端传统、人文主义及亨利八世离婚案等因素入手,提出了英国宗教改革从可能变为现实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53.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这一学科的兴起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走向多元化的过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领域包括了媒介机构、媒介本以及媒介受众。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方法则趋向于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可能的融合。  相似文献   
54.
55.
农家书屋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以文化知识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探索,其本质是一次全国性的知识扶贫。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对满足农村文化需求、缩小城乡知识差距和培养农民阅读习惯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书屋当前的发展还面临着建设有待加强、传播效果有限和农民阅读兴趣不浓等困境。因此,书屋建设需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拓宽传播渠道和丰富传播形式等对策来促其发展,保障知识扶贫的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56.
符号学与电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符号学家的眼中,人类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符号文本,而符号学则是解读此文本的“万能工具”.从语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层面展示如何用符号学工具来剖析由视听符号建构的电视文化,探讨符号学理论在电视文化研究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英国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文化与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英文《圣经》的出版及福克斯所撰写的《英烈传》给以后英国文化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在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教育进一步走向民众,所有这一切都为以后英国民族国家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新世纪以来,电视"红色经典"的重构现象日渐成风。通常而言,"红色经典"中的人物形象都在某种程度上被"脸谱化",但某些改编后的电视剧人物形象成功实现了从"脸谱化"到"人性化"的转变,而这不仅是其吸引受众的原因所在,也意味着今天的我们在启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构历史。同时,这种对于历史的重新思考和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还原历史真实。但是,过分强调"人性化"有时也会导致作品的"庸俗化",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青少年“粉丝”作为泛娱乐化时代下新崛起的一个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面对大众质疑和批判的眼光,他们事实上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极端狂热,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正日趋理性;另一方面,青少年“粉丝”在娱乐化浪潮和消费主义的双重驱动下表现出的过度沉迷及盲目消费的倾向,也亟需相关的社会力量予以矫正。为此,学校、家庭及媒体都应积极采取措施,对青少年“粉丝”的心理和行为加以引导,从而保证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0.
蔡骐  赵嘉悦 《现代传播》2022,(9):138-145
网络流行语“社恐”并未完全脱离其原初的医学定义,本质上还是一种疾病隐喻。作为一种身份标签,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认知路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个体及语境的差异性。由于击中青年群体的情感痛点,同时聚焦社会问题,这一话语迅速出圈,而话语的衍生接合实践又推动其在扩散中不断变迁。话语不仅在表征现实,也在建构现实。从“社恐”话语来看,它不仅是社会变迁与媒介技术发展的一种镜像呈现,而且其背后的积极社交观念也在对个体进行隐性规训。不过,网民的能动性也使得这一话语实践同时具有生活政治的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