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江西景德镇瓷器,驰名中外。这其中不仅因景德镇具有优质的陶土原料和悠久的制瓷传统.而且汇集了天下制瓷的技术和能工巧匠。因此.出产质地优良、色彩独特瓷器的景德镇被誉为世界“瓷都”。但即使这样,想烧制稀有名贵的瓷器品种还是相当困难的。例如祭红(霁红),因其色彩嫣红,透彻明亮,美轮美奂,一向被视为景瓷极品。由于祭红的烧制难度极大,因此明清时期有百窑千件出一红(祭红)的说法。故景德镇陶歌第三十六首曾这样形容祭红的制作:“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这首制陶歌的前两句生动简洁地描述了景瓷极品——祭红烧制的艰辛不易与名贵稀有。但引起我关注思考的是后两句。  相似文献   
42.
<正>教师是引导、培育、辅助未来一代成长进步的主要社会群体,教师的人生境界之高下不仅决定着自身的存在方式和生活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未来一代的人生品格和生活境界。因此,探究教师人生境界品类的现状与内涵构成,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实践价值。教师的生命境界主要有如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43.
<正>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的中学校名常常冠以"学院"。圣彼得学院其实是一所中学,位于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这所学院多年使用并进行过多次调整的教师评价标准,获得了教师普遍认可与欢迎。笔者认为,该评价标准思想先进、体系完整、操作可行,故向国内学界作一介绍,并简要阐释其独具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44.
培训策略是依据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精神与本质内涵制定的行动方针与培训方式。它承载、秉持着校本培训的本质精神与基本原理,同时也甄别、挑选着校本培训的行为方式与操作方法。由于它的牵引、连接、沟通、融合的介质作用,既使得系统的、宏观的理论思想能够渗透融合到日常培训活动中去,也使得培训实践中萌发产生的新想法、新举措能够提炼整合到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培训策略所具有的独特的介质功能,探寻、研究和制定成熟有效、丰富多样的校本教师培训策略,将是理论研究和培训实践的一项富有开拓意义的使命。  相似文献   
45.
资料选编既是校本教师培训活动的一个检阅群体阅读情况的过程结晶,也是一个拓展眼界、丰富思想、启智长才的精练实用的学习窗口。它有着特定的选编原则和选编种类。如果态度严谨、要求具体、操作得力,毫无疑问,资料选编将会成为一个内涵丰富、价值不菲的校本培训课程资源与教育思想知识宝库。  相似文献   
46.
教师自身应随着时代进步与教育改革而不断地发展,目前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关于发展的特点与形态,学界却一直语焉不详。本文从普遍性与根本性的层面剖析总结出现代教师发展应该呈现出的四个特点——自觉性、专业性、和谐性与持续性。倘若具备这四个基本属性,现代教师的发展就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前行。  相似文献   
47.
自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率先推行课件开放运动以来,高等教育领域中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我国在2003年4月正式启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5年内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并将精品课程中的教学大纲、教师队伍、电子教案、课堂实录、作业设计、在线辅导等相关内容放在各自学校的主页上,免费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48.
一、重学历而轻学养 随着绝大部分教师的学历达标,一些沿海地区或中心城市的教师开始谋求更高的学历:小学教师获取本科学历,中学教师获取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一些学校也出台了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职攻渎高学位。学历的提升,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是:在重视提高学历的时候,对学养的提升却被忽视、淡漠了。  相似文献   
49.
从系统论视角看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中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率先推行课件开放运动以来,高等教育领域中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我国在2003年4月正式启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5年内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并将精品课程中的教学大纲、教师队伍、电子教案、课堂实  相似文献   
50.
知识的发展与传播是教育的任务。知识的增长、变革与创新也同时制约着教育。没有科学知识的时代,不会有科学教育。简单地将“知识”与“素质”、“能力”对立起来的认识和把“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的观点,是不懂得知识发展和教育进步本质规律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