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行动研究:一种促进校本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师培训是针对以大学和教育机构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严重脱离实际、效果不佳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方式,它能够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而行动研究是一种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实践的质量。因此,以“行动研究法”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培训的效果,提高培训的质量,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由于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也就更具活力与效率。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的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校本培训是近年来国内外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话题。从总体上看,目前主要集中在教师校本培训的本质、产生与发展、目标、内容与方式、原则、特点以及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来考虑,还是从费用、持久、全员等指标来衡量,校本教师培训无疑是众多的教师继续教育形态中最具基础性、广泛性、持续性的培训方式。但为何校本教师培训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呢?桎梏经济而持久、灵活而多样、方便而易行、整体而全员的校本教师培训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厘清制约、束缚其发展的因素,寻找、制定其应对策略,对于有序、高效地实施校本教师培训,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以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亦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经验,但尚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其有效性。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基本要点是内容选择的广泛性、针对性,方式选择的自主性、实践性,计划的制定与管理的落实;教师校本培训的重点是校本培训“校本”的体现,成果的认定与评价,“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本培训的特点与院校集中式培训相比,校本培训能随时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境和过程中,能为教师提供即时性服务。培训重心下移,阵地前移是校本培训方式的主要特征。(一)校本培训有利于把信息技术融合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国际协会(SITE)指出在教师教育中培养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三条基本原则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在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让教师经历新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这表明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能力只有在具体教学情…  相似文献   

7.
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和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等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在职培训。和其他培训相比,它具有目标的直接指向性、组织的自我主体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实验“校本培训”必须转变教师的培训观念,明确“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培训是一种新的培训理念和模式,它能有效地解决当前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一些问题。为了能够将校本理念更好地应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中,凸现“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优势与特色,本文提出了实施高职“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校本培训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最为重要也最为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对西藏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现状的调查与访谈分析,发现我区中学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培训计划的制定忽视教师主体;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脱离教师实际;培训形式多样,但效果一般;培训师资缺乏;培训评价不科学,考核方式单一。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立足教师主体,制定培训计划;贴近教师实际,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改进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提供优秀培训师资,提升培训质量;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介入式校本培训特指培训机构、培训者的培训行为进入到培训接受者(学校和教师个人)内部领域里,通过校本培训对其施加影响,进行干预,发挥作用的方法、策略和过程。“十五”期间,在“以校为本”、“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根据基层学校的需要,根据宝山的区情特点,采用“区域联动”的方式,把相关的培训介入到基层学校的“二期课改”、“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诸领域中去,实行院校合作的“研修一体”的校本培训,谓之“区域联动型的介入式校本培训”。“介入”以“重心下移”、“阵地前移”为表现形式,其本质是教师继续教育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融合,是“培训”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融合,是“供给”与“需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校本培训是各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师资培训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师资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可以借鉴校本培训的内涵和特征。其基本环节有订计划、定内容、选方式和评价,而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等则是其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师合作学习校本培训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红梅  李瑞  王京华 《继续教育》2007,21(11):40-42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以教师合作的方式构建一种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校本培训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增强合作意识,最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校本培训是一种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培训模式。由于校本培训的灵活性大、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范围广,全校教师都能参加,没有资金和时间的限制等,因此校本培训将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同时应运而生的校本培训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本期课改在线应记要求,我们就“校本培训”中的一些问题,组织稿件,以食记。如果您对校本培训有新的体会和见解,或您所在的学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14.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中阶段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理论脱离实际、培训形式单一、难以实现全员可持续培训等弱点,提出校本培训,无疑为当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严格组织管理,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地制定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灵活使用各种培训方式,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培训方案,以使校本培训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校本培训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建构是校本培训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校本培训实践的关键。本文经过理论的分析与探讨,从促进学校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三个价值角度提出了关于校本培训模式建构的设想,并给予相应的操作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管理,确保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作为校长,我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校本培训工作小组,制定学校3年校本培训规划,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将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和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现行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中的理论与实际脱节、忽视成人学习心理、功利化操作和难以调动在职教师学习积极性等弱点,校本培训有其重要的当采价值,是中小学教师在职受训的有效路径。校本培训有能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和区域教育合作等多种操作方式,对此必须科学体认并强化校本管理,以使校本培训模式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对校长的培训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更新培训观点、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是当前校长培训十分紧迫的任务。它与另一种已成亮点的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完全可能结合起来,寓校长培训于教师校本培训,以校长培训促教师校本培训,校长培训与教师校本培训有机整合,实现校长、教师与学校的共同提高。这一研究与实验的成果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学用结合型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对学校教师的现状与潜力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自行规划设计或与专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合作等方式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及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本文结合山区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山区农村学校实施校本培训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校本培训与远程教育有机结合策略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以开放性的远程教育突破校本培训的封闭性,以及基于远程教育环境下校本培训的推进策略,是本文的重点议题。本文认为,即将实行的教师教育国家学历考试是推动远程教育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重要杠杆,而远教环境下,校本培训工作,可以借助国家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形成优势互补,把相互独立的教育方式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实际的教学和学习的新模式,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