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科学、合理构建风险心理预警系统对于完善高校风险管理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高校利益相关者的组织特性,从高校风险心理预警的价值论证出发,以风险责任意识树立、指标体系表达和社会联动建构为路径选择,探讨了以心理素质提升工程和心理预警操作流程设计为主要内容的高校风险管理心理预警系统的规划运行。  相似文献   
22.
现代大学内部高度分化、异质化的组织文化构成大学管理的重要文化背景,往往会引发大学管理中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通常表现在大学行政管理主客体以及领导层与下属之间的科层主义文化与民主自治文化之间,以及学术文化内部不同学科亚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大学的管理者需要从努力建构人文主义的学术文化、选择和落实"外儒内道"的行动策略、打造"和而不同"的大学组织文化格局等方面着手以促进大学文化的调谐。  相似文献   
23.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迅速升级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透视高校突发事件的演进、内涵及成因,有助于把握其现代意蕴。笔者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概况及现实困境,并从宏观层面构建出体现资源配置和职责配置相统一、闭合运行与开放吸纳相统一以及动态要素与静态要素相统一的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控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4.
一般而言,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是一种与学习环境达成和谐状态的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技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者身心健康等四方面的内容。现有的一些资料和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存在如下一些不适应状况:一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的不适应;二是对现有支持服务状况和现有多媒体教材的不适应;三是对学习集体缺失和网上协作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四是对网络教育技术和理念的不适应。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要给学习者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支持),在网络课程中引入多种有效…  相似文献   
25.
谢凌凌 《未来与发展》2011,(11):81-85,61
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现,从数量上和分布上极大地改变了高等教育的生态格局。纵观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状态,如何定好位、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则是绝大多数新建本科试图摆脱现实困境的首要考虑。本文借助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思想,试图在阐释大学生态位概念意蕴及生成机理的基础上,建立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战略的研究框架,设计符合这类院校发展的“生态位战略”。  相似文献   
26.
基于特定的高等教育哲学与教育管理体制,我国的大学在相当程度上可视为一个特殊的"政治系统",因而可以用政治的观点来分析其内部的权力构造和利益博弈。用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大学中行政权的扩张有其相应的利益驱动,是行政权的扩张本性、强势地位和外部制度环境等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鉴此,对大学中行政权的规制,有必要通过建构责任平衡、分权制衡、权力制约、民主监督和法治约束等多重权力制约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27.
围绕高校的权力取向,文章从大学级别、校长更换和文凭跃进等三个方面呈现高校趋权的现实镜像,且分别以等级制下的政治逻辑、官本位下的权力属性及权学关系下的利益诉求作出归因响应.提出规权的平衡性原则和约束性原则,并设计规权路径:政府"有限理性"下的权力划界,强化法理回应,社会组织的介入和高校公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28.
高校风险生成机理:多学科逻辑推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风险成因既是一个多维视域的理论命题,也是推进风险管理的实践准备。基于高校利益相关者的组织特性,从多学科视角把握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价值取向是一条分析高校风险生成机理的逻辑主线。经济学的博弈关系与委托代理分析、政治学的利益冲突审视、管理学的运行效能释义、心理学的契约认同考量以及生态学的共生平衡探究可以成为视角选择。  相似文献   
29.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大学在运行中同样也会遇到风险,比如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学生事务风险等等。为此高校应认真应对,及时化解,以保证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0.
新课改对教师权威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权威是客观存在且有其合理性的。新的教师权威观是教师形式权威与个人权威的统一,它以一种理性的形式凸现。教师权威内涵的转变要求:加快教师专业化的步伐;创立条件并运用权威建立自己的实质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