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一、如何看近代中英关系?我最近出一本书,最后一章捋了一遍从1784年美国皇后号抵达中国以来二百多年来的中美交往的历史。结论是在中国近代与列强交往不愉快的、常常是受欺凌的历史中,美国对中国的伤害最少(当然不是一点伤害也没有,关系是不平等的),而总的说来,中国在这个关系中受益很多。最重要的一是抗日战争,一是文化关系,其中包括我的母校清华大学。与很多中国人的说法相反,我看文化"渗透"积极面较多。这不仅与政府交往有关,更主要是民间的行为。当然,反过来美国也从这个关系中得利。在美国开始走出美洲,走向东亚时,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得到很多好处,例如门户开放政策。正如骆家辉大使所说,自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以来,这一关系的发展对两国都带来很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12.
资中筠 《当代学生》2015,(Z1):92-93
对青少年朋友来说,“资中筠”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她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老人、一位学者,1930年6月出生,1951年清华大学西方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专长为国际政治、美国研究。退休后,她笔耕不辍,将一生所思所感沉淀下来,写下了大量闪烁着知识分子理性探索之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她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在民国时期学习中文的经历,其中种种,对我们现在学习中文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弱国无外交”,这是中国人近代以来最漯切的感受。但是一般把“强”“弱”只理解为军事力量。所谓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即使处于军事优势的国家,要下决心打仗还是需要许多条件的,而且互相打交道的不止一个国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未始不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方孝孺死难的年代是1402年,是15世纪的开始。1592年,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宇宙观,被威尼斯教廷收审。从方孝孺到布鲁诺殉难的近200年中,欧洲完成了源于意  相似文献   
19.
资中筠 《科技文萃》2004,(6):167-169
偶见上海<文汇报>载<经骂与不经骂>一文,谈及两个被骂的例子:一是我国某部长秘书经常被粗暴辱骂,承受力特别强;另一个是一名德国士官挨了施罗德总理外交顾问酒后之骂,认为无理,立即上告申诉部门,结果迫使这名顾问辞职.文章分析中国人经骂和洋人不经骂,联系到维权意识、人格尊严和政治文明,颇为精辟,这使我联想起经常感受到与此相对应的另一面:西方有一种人特别经骂,那就是政要,尤其是国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从晚清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寻求变革图强之道达到的一个高潮,一个里程碑。五四只是一个符号。新文化运动这批人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像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还有后来的鲁迅等,都是延续了鸦片战争以来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的努力。他们的反传统跟文革对比的话,我觉得有一些非常鲜明的不同特点。第一,方向问题。当时为什么要反传统呢?因为他们感觉到如果那些顽固的旧礼教和僵化的思想,以及风俗习惯的束缚如果不打破的话,新思想进不来,民族无法新生,所以他们特别感觉到这些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