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5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以民办高校为例,探讨对大一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一学生处于对自我同一性的重新认定的转型时期,职业的可塑性强.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思路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客观认识社会、寻找合适的职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注意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和谐以及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的统一.转变教育理念、建立专业化的教育队伍,以系统、动态的观点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33.
用从河南省豫北地区三家大型种猪场发猪群分离到的致仔猪黄痢,白痢5个大肠埃希氏菌优势血清型菌株O149;K88ac、O18、O112、O124和O144的两次培养物,经0.4%的福尔马林灭活48h,制成地方性猪大肠埃杀氏菌灭轩,含菌量为50亿/ml。  相似文献   
34.
赵坤 《河南教育》2017,(4):22-24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工作既要注重经济扶贫,又要重视精神扶志,只有做到资助和育人深入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功效。本研究针对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普遍问题,结合资助育人的基本功能,就高校如何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豫北地区间歇性地暴发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ILT).由于传统的弱毒疫苗毒性较强,尤其是对雏鸡,免疫后出现一定的发病率.因此,我们从发病鸡分离到了当地的强毒,经提纯后,制备了油乳剂灭活苗.经使用,其保护率和安全性均优于市售弱毒疫苗,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6.
大学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大学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的探讨,并以资源和能力理论为基础,从分析学科活动价值链上的竞争要素入手,建立了大学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构建了评价大学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数量模型。  相似文献   
37.
免疫增强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免疫增强剂的作用及研究进展,并对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一、21世纪动物生产和 中等农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趋势及对培养规格的要求 (一)21世纪动物生产的发展趋势 动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产业,21世纪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生产工厂化、集约化。人工小气候条件下的 封闭饲养代 替了传统的 散放饲养,把 动物作为活 的加工机器, 饲料作为加  相似文献   
39.
赵坤 《江汉学术》2011,(4):89-92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始终因为总体质量不高、经典作品匮乏,难以博取读者群体的喜爱。在信息社会和消费时代的背景之下,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应在参考国外儿童文学优秀案例的基础上,积极反思当前的创作症候,力图建构既符合现实语境、又能体现游戏精神,同时具有唯美诗性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0.
赵坤 《邢台学院学报》2015,(2):116-118,122
迄今为止,研究者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了对张承志与"伤痕——反思"文学思潮关系的思考:研究张承志的"理想主义"给予主体反思的审美可能性,但对张承志在"顺时应势"中的"自我找寻"阐释得不够有力;研究张承志的"自然书写"带给主体反思的启示,但大都聚焦于"人的自然化",研究空间还尚需拓展深化;提炼张承志"知青反思"的审美独特性,探寻张承志对于文学思潮的超越性,但是研究的比较视野还不够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