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2223篇
科学研究   365篇
体育   150篇
综合类   77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20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提升社会组织传播效果,是扩大社会组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四大经典受众理论观点,建立起“微观-中观-宏观”受众理论分析框架,从受众理论视角探究社会组织传播效果提升路径。研究发现上海社会组织的传播已初步建构了涵盖主体、受众、媒介、内容的工作体系,但尚存在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忽视受众的单向传播。为了改变社会组织的“弱传播”,社会组织既要“走新”又要“走心”,还要尝试将“粉丝”转化成“粉头”,不仅要“留住”受众,还要将社会组织所推崇的理念“留驻”于受众,进而有效提升社会组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2.
媒介技术的创新与扩散,使得数字出版的社会文化影响仍处于弥散之中。文章借由探究三组关系——出版与新闻、知识与平台、个体与社会,考察数字出版之于社会与文化的深远影响。出版与新闻之间的边界正在模糊,两者的本质和表现形式正在不断趋近。平台时代改变了知识之间原本相对平行的关系,表现为知识竞争与创造依附:知识之间不断加剧的竞争机制,给用户的知识获取制造了新的困境;互联网的头部效应造成用户与平台之间趋向于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长期依赖关系。数字出版打破了出版尤其是阅读活动的匿名性,重构了出版各环节中的主体关系;从传播范式层面讲,数字出版使得出版由“撒播”转向“对话”,出版由专业化行为逐渐转变为日常生活化的数字实践。  相似文献   
43.
"今天,你织‘围脖'了吗?" 当有人这样问你时,如果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那不要紧,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围脖"的故事。"围脖"是微博的昵称,就是微型博客的意思。简单地说,微博是一种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方式,以140字以内的短文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  相似文献   
44.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人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努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而惟有数学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才会  相似文献   
45.
有很多看似不成立但正确的数学运算,可从中品味数字运算的乐趣,领悟数字运算的奇异美、秩序美和无限美,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46.
心存美好     
我八岁那年的春天,家里那头小牛犊也近两岁了,长得还算健壮。母亲说,可以让它下田犁地了。于是,在一个大清早,哥哥叫上村里两个有经验的叔叔,牵着家里的牛犊去地里"驯牛"了。我知道,牛在耕作时表现如何  相似文献   
47.
传统的项目教学法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中职学校的教学,做好做实项目教学法必须使每个项目精品化,文章着重阐述如何实施精品项目教学法.  相似文献   
48.
峨嵋山月歌!李白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从一个“影”字联系诗行贯通诗意来想像诗人的形象,揣摩诗人的情感。“影”关联的是“月”,诗人应该是站在船上面朝半轮秋月,流淌的江水中拖着他长长的身影;联系第四句“思君”来看,诗人是在对月怀人。“影”随江水流,思念也如江水绵绵不绝汩汩滔滔,可见诗人对友人的情之真,思之深。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虽然含有古代重要文化常识(折柳送别的习俗,“柳”谐“留”),但“折柳”既然是“关键”,就必然与上下诗句有密切联系。纵向联系,贯通诗意:“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写低沉的笛声,随春风散满洛城,“暗”字暗示着夜深人静笛声低沉;“此夜曲中闻折柳”点明所吹乐曲为《折柳曲》,“何人不起故园情”说明《折柳曲》引发的情思是思乡之情。我们能不能利用知识积累来横向联系,触类旁通,理解诗意呢?回顾含有“杨柳”一词的诗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羌笛何须怨杨柳”“杨柳岸,晚风残月”……...  相似文献   
49.
那是5月10日的晚上,我在客厅里辅导上幼儿园的儿子做珠心算,茶几上的电话忽然“叮铃铃”响了起来。6岁的儿子最喜欢接电话了,尽管从来没有人给他打过电话,可每次电话铃声一响,他总是跑着跳着抢先去接。这一次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0.
甘蔗的一生     
四、甘蔗的工艺成熟 甘蔗在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下,蔗茎开始积累糖分,当蔗茎糖分达到该品种的最高含量时,就是甘蔗的工艺成熟,这个时期称为甘蔗的成熟期。 成熟甘蔗在外表上的表现是:1、植株生势停顿,梢部节间逐步缩短,茎径也随之“收敛”。2、青叶片逐步减少,且叶片含水量降低,碳氮比率高,因而直立而硬,田间呈现一片枯黄现象。3、节间蜡粉脱落、光滑。4、节间纵、横切面由于薄壁细胞充满糖液而呈玻璃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