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古典文学的现代研读存在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两种不同路径。京派以现代批评的方式介入古典文学,在批评测度及其表述、批评方法、批评视域上都显示出文学批评进入“现代”之后的鲜明特色。在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中,京派批评家立足民族审美传统、同时积极将文学和文学批评推向现代的思考和实践,迄今仍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文学批评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沈从文是难以与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齐名。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别具一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已被公认。但他的文学批评却不为人注意,因为他算不上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他的理论思想与批评实践主要体现于一些书信、散文及单篇作家评论中,...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5月,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召开了"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如何既叫好又叫座"专题会议,参会的赣州市作家、艺术家、评论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把红色文艺创作当作重大工程来抓卜谷建国60多年来,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一直受到重视,取得过辉煌成就。正值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发一周年之际,重提这一命题非常必要,意义非凡。同一个命题,由于历史阶段不同,要求也必然不同,实践时操作的方式方法也应该创新。我认为,要把红色文艺创作当作重大工程项目来抓,应该从四个方面着  相似文献   
14.
《呼兰河传》的儿童视角是理解萧红这部颇多争议的诗化小说的关键。儿童视角有意识而又合理地遮蔽了作品中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突显了人物灵魂的麻木;小说利用儿童视角,巧妙地实现了对成人世界荒谬性的拷问;最后儿童视角帮助作者完成了一个寂寞的边缘审视者的批判使命。天真的儿童在作品中成为一个成熟的观看者和思考者。  相似文献   
15.
新批评与文本细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西方的形式主义批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十年代中期产生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 ;第二阶段是二、三十年代形成的英美新批评 ,五十年代一度称雄美国批评界 ,并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 ;第三阶段是六十年代法国结构主义的兴起到八十年代后结构主义的出现。这三个阶段清晰地显示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一条发展线索 :就是由作者研究走向文本研究、由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本文所指的新批评 ,即处于这个过程第二阶段的批评流派 ,其得名于美国文艺批评家兰色姆 194 1年出版的《新批评》一书的标题。对于传统文学批评致力于作家个…  相似文献   
16.
作家“反串”批评是批评史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且具有批评学中作为一种批评类型存在的必要性和有性。作家批评类型的命名,不仅在于批评主体特殊的职业身份,更由于身份特殊导致了它具有独立的批评前见、阅读方式和批评话语方式,标示了作家批评与职业批评的界线,并为现代批评提供了别样的批评形态和文本解读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童庆炳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童老师,您好!您是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多年的著名专家,而且我们知道,您也一直很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对此有过深入的思考。今天我受《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委托,非常荣幸有机会采访您,希望您能谈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童:深入的思考谈不上,但有一些想法,我很愿意就这方面的话题与你谈一谈。 邵:中学语文教材中包括大量的文学作品,按目前的普遍认识,语文教学主要就是通过这些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您对语文教学目标这样的定位怎么看? 童: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以前我讲五种能力,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力、审美想像力、审美理解力和语言文字能力。现在我把这些  相似文献   
18.
中西学养深厚的朱光潜,广泛接受与吸纳西方文学理论时,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即以中国文化传统作为接受的先在视界、以解决中国文学现实问题作为接受的目的,"过滤式"引进西学;并通过以西学比附传统、对西学思维方式的策略性调整,完成西学的"中国化"。对同处西方话语强势冲击下的当代理论界,蕴藏在朱光潜创造性转化深处的文化心理和方法策略,值得反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