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郏宣连 《教学月刊》2004,(10):54-56
认知心理学认为:解题是一个认知同化的过程,在解题中,解题者要把问题情境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就要对问题信息进行搜寻、调整和转化,使其与既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否则同化就不能完成,问题也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2.
郏宣连 《物理教师》2006,27(1):33-34
高中物理第三册第十九章第四节“光的色散”中有这样一段叙述:从玻璃棱镜一侧面射入的光,从另一个侧面射出,射出的方向跟射入的方向相比,明显地向着棱镜的底面偏折.有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这个结论是一定正确还是有条件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下面的题目是全国物理竞赛中的一道试题.由于题目提供的信息与待求结论相去甚远,使得许多解题者无从下手,陷入困境.本文提供的两种解法,希望对大家打开解题思路有所启发.题目如图1,杯中原盛有密度均匀的混合液体,其密度为ρ.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液体变为密度分别是ρ1和ρ2(ρ2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 .明确惯性概念 ,理解惯性现象 ,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 ,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2 .教学目的理解惯性概念 ,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3 .重点、难点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 ,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设想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 .通…  相似文献   
15.
物理解题中的假设,从内容要素看有参量假设、现象假设和过程假设等,从运用策略看有极端假设、反面假设和等效假设等.利用假设,我们可以方便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恰当地运用假设,可以起到化拙为巧、化难为易的效果.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假设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对称是指对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对称给人以和谐的美感,这种心理上的和谐源于对称对象的内在平衡与稳定.虽然对称不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不易引起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但是,从其内在的平衡与稳定出发,却可以衍生出许多创新的思维模式,如形体对称的叠加相消、运动对称的正反等效、数值对称的无有相生等.  相似文献   
17.
数学近似计算中,对小数部分常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处理。但物理量的计算,受到物理意义和题目条件的限制,计算结果往往不能简单地进行“四舍五入”.而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景决定“舍”与“入”。  相似文献   
18.
检验习题答案也是物理解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检验答案,可以了解解答过程和解答结果的可靠程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如何进行答案检验呢?下面结合实例,择要介绍检验答案的几种常用方法.1.检验答案是否超出允许值范围许多物理量都有其限定的允许取值范围,如果习题答案超出允许值范围,这个答案就是错误的.例1质量100克,温度25℃的水,放出了1.092×104焦的热量,温度降低了多少摄氏度?根据△t=可解得△t=26℃根据△t=,可解得△t=26℃.检验:25℃的水,温度再降低26℃就成了-1℃,可见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水的温度降…  相似文献   
19.
20.
郏宣连 《物理教师》2000,21(1):44-46
物理解题中有许多巧妙的特殊方法,例如,穷举法、等效法、极端法、赋值法、假设法等,若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畅通思路,简化运算、快捷解题的作用.正因如此,就要求解题者善于对问题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善于把问题进行合理转化和严谨推理.否则,谬用特殊方法,反将弄巧成拙,而导致解题错误.下面所举的实例,足可引以为戒.1 廖用穷举法的错误 穷举法是通过穷尽例举与问题有可能相符的所有不同结论,然后逐一予以检验证明,排除谬误,断定正确的一种推理方法.但是,在某些问题中,待求结论的可能情况是难以穷尽的,也没有必要用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