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 ,以案例的运用以及讨论为特征。这种教学形式的运用 ,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 ;可以使被培训教师获得的知识真正内化和高度整合化 ;可以帮助被培训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 ,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可以促使被培训教师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案例教学在实施中 ,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在这其中 ,教师的教学行为等需产生一系列与以往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现如今,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抢的重要资源。现如今,我国的中职和高职这两大专业人才培养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引发了人们的一些思考,如何能够使两者在课程体系上更好地进行衔接,是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首先阐述了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应遵循的几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3.
<正>1.教学价值观的塑造力。这里讲的"塑造",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校长要审时度势,从教育教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提出正确的教学价值观;第二是校长要通过自己的动员、说服、沟通、激励,让学校中的其他成员尤其是教师认同这种观念,并自觉地用这种价值观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2.教学总目标的设定力。校长之所以能够"领"、能够"导",重要的就在于能够提供方向、拟定目标,用目标直接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区别于每一学科的目标、每一堂课的目标,校长主要是在全校教学整体层面上提出总的要求,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德智体美的相关标准作出较为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94.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在湖北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与会者有来自全国35个单位的80位老、中、青学者和研究生,共提交论文57篇。会议围绕邓小平教育思想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教育改革的深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5.
在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中,制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前奏,同时又是进行行动前对自身行为所做的系统审视和反思。这些计划并不见得像专业研究者制定的计划那样,内容详尽,面面俱到,可能体现为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可能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某些设想和打算;也不像专业研究者制定的计划那样,一成不变,亦步亦趋,可能随活动场景而动,依研究状态而移,体现出较强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6.
听课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美国学者杰克逊(Jackson,RW)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小学教师在一天当中,大致会有1000次人际交往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一周有5000次,一年至少有20万次,在其职业生涯中,会有数百万次。在亚当斯  相似文献   
97.
三、课堂重构的要点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弊端,迫切地要求我们的中小学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不破则不立,“破”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最终达成“立”的一个前提保证。就目前来看,很难勾画出中小学课堂应发生的具体细致的变化,但有一点是明了的,即应树立起个性化的教学观,用个性化的教学观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的景象。因为创新来源于个性,来源干多样,来源干差异,无个性、无差异、一统的教学是与创新无缘的。应该说,个性化的教学观,并不是一个时新的东西,它在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头脑中早就已经存在了。比如,1920年由唐铖、朱经农等人编撰的《教育大辞书》就对“个性教育”做出了专门解释。书中云,个性教育有这样三种解释:第一,所谓“教养个性”,注重  相似文献   
98.
也许已经熟悉了过多的对教育的宏大叙事,也许觉得教育叙述本来就应该是着眼"大局"的,教育研究者很少就教育的具体细节进行深究。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师更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从具体的教育行为中探寻教育的真谛。在我为数不多的听课经历中,以及在与学校管理者交往的过程中,我常常注意到校长和教师们确实是秉承着一种细节决  相似文献   
99.
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需要秉承过程立场,把课堂教学变革看做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复杂动态和师生共进的过程。当前的课堂教学变革呈现出新旧杂陈、文化转型、模式转换、流程再造和攻坚破难的基本特征。未来的课堂教学变革趋势为多环节一体、多模式建构、多策略运用、多向交流和多成效整合。  相似文献   
100.
郑金洲 《中学教育》2010,(1):61-62,64
1.何谓“学校”的意蕴? 什么是学校?这个问题似乎用不着回答,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记得有一位企业家谈到企业管理时曾说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千万不能相信“众所周知”这样的话,因为它很有可能意味着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人能够对问题作出圆满的回答。这样的情形似乎正发生在“学校”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