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熟悉作者 1.同学们,还记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吗?一起背一背. 生:夏天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热情的问我:想变点什么?//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相似文献   
52.
郭学萍 《教师博览》2010,(11):36-38
我曾有机会恶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孔子,也因此把那本被李敖痛斥为"只不过是一万一千七百零五个字的空疏东西"的《论语》颠来倒去读了数遍。  相似文献   
53.
同学们学习了《牛郎织女》一课,知道了《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我国有四大民间故事。除了《牛郎织女》,其他三部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芳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据说,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年7月,周恩来总理带着这部影片前往日内瓦,他说梁祝传说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随后,“梁祝传说”这个经典故事,伴随着悠扬婉转的小提琴协奏曲,成为世界艺术舞台上的一朵奇葩。《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讲东晋时期,富家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读书,与梁山伯…  相似文献   
54.
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这一株美丽的树,枝叶茂盛,鲜花盛开。她的——  相似文献   
55.
正【教学实录】一、学抓文路,初感索溪峪的"野"1.揭示文题。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生齐读课题)师:课题中有一个双引号,能理解吗?(出示双引号的用法)生:在这里是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师:到底是特定称谓,还是着重指出呢?生:(齐)着重指出。师:我们再读课题,让我们听出这儿双引号的存在,读——(生齐读课题)2.练习浏览。师:让我们走进索溪峪,谁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56.
正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路豪情一路歌李白,一个仗剑远游,诗酒当歌的豪客。李白,一个纵情山水,泼墨云峰的诗人。他第一次踏上安徽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李白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梦想,顺江而下。尽管他也苦闷过,彷徨过,所谓"南徙莫从,北游失路,孤剑谁托,悲歌自怜",但他仍然坚信"天生我才必有  相似文献   
57.
正郑燮(xiè),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如果我说"郑板桥",你可能会一拍脑门:噢,原来是他——"扬州八怪"之一,在诗、书、画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竹石》这首题画诗是郑板桥七十三岁时所作。诗开篇的第一个字"咬",突兀奇峭,入手不凡。既形象地写出竹子须在乱岩中扎根的艰辛与不易,又入木三分地刻画出竹子倔强与坚韧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58.
秋日胜春朝     
正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杜牧《山行》中的诗境和刘禹锡《秋词》中的诗境颇为相似。你看,远处的秋山有一条蜿蜒的石径盘屈而伸。山顶上,白云掩映,变幻万千,几家竹篱茅舍隐约可见。近处,红枫似火,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车子,留连不舍地欣赏着。  相似文献   
59.
盛唐诗人中,除李白、杜甫和王维、孟浩然之外,高适、岑参也是并称的。两人生活在同一时期,皆因边塞诗而著名。他们的诗作笔力雄浑,气势奔放。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0.
莫相忘     
正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到过的地方,怎能没有故事?相传,汪伦邀约李白泛舟桃花潭,喝酒论诗,好不快活。然而,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李白终究要告别汪伦,泛舟而去。诗的前两行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再写送行者。"乘舟"表明是循着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小船即将出发之时。这句话使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站在小船上即将离去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