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宣传“仁”,并主张将“仁”的思想推广到政治中去;孟子宣传、发展了“仁”的思想,并提出大力推行“仁政”。“仁”的思想始于东夷,我国首先推行仁政的是西周时夷族君主徐偃王。孔孟的仁政学说是夷华文化融合的成果。仁政学说是祖国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对古代及当今社会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2.
汉代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科述教材,都对司马迁如《史记》作了高度评价,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3.
广西各少数民族封建宗法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宗法制度,是学术界未经探讨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广泛比较、综合分析的方法,首先论证了世界各民族以及我国少数民族中同样存在着宗法制度,其次就广西少数民族宗法中的共同特征作了七个方面的概括,再次就广西少数民族宗法中的特殊性表现作了五个方面的论述,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在学术上的五点创新意义以及研究宗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45.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解放后在党的“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进行过热烈讨论的重大学术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和估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史学界对此重新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这是思想解放,学术空气活跃的一个可喜现象。我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研究,但也想谈一谈自己在学习和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初步体会和想法。这篇文章只准备就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奴隶社会的两种类型;二、农村公社应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三、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基本特点。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中国奴隶社会下限应划到什么时代为止等等,这里暂时不写,待之以后。文中不当之处,希望同志们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46.
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和以儒学思想改造中国社会的大教育观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应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梁漱溟解放后在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贡献应作科学的评价。他自学成才、学贯中西、古为今用的治学道路,关心国是、刚直不阿、知无不言的爱国情操,平等待人、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光明磊落的为人风范,求真求实、表里如一的科学态度,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7.
青年学者刘文俊的近作《论鄂伦春族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一文(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以上万字的篇幅,对长期生活在我国北部黑龙江流域、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作了初步探索。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人对鄂伦春族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进行过研究,所以这是一篇开拓鄂伦春族历史文化研究新领域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好文章。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曾对中世纪中亚细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区游牧民族的宗法封建关系进行过讨论,我国学者受此影响,在五六十年代也曾就世界和我国各民族的宗法制度存在形…  相似文献   
48.
公元383年,暂时统一了中国北方和四川地区的氐族人苻坚统治的前秦政权,出动号称的百万大军,进攻偏居江南的东晋。东晋朝野团结一致,以八万精兵在淮南的淝水击溃了前秦的军队,前秦政权不久也就败亡了。这就是历史上闻名中外的淝水之战。如何评价淝水之战的性质,当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新的意见:其一,认为“前秦对东晋的战争,不是以氐族对汉族进行‘种族奴役’为目的的民族侵略战争。……乃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兼并统一的战争。”①其二,认为“前秦方面是统一中国的正义的战争,而东晋方面是保卫土族地主腐朽统治的不义战争”,因为“前秦的统治到苻坚时,已经完全封建化,完全是一个封建政权。”而东晋的“士族制度已发展到了糜烂的程度,”统治者“关心的不是如何治理国家,发展生产,而是如何抢掠、瓜分这一角落里的土地和财富。”②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都值得商榷,现论述如次。  相似文献   
49.
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钟文典教授主编,梁颖、朱杰军、唐凌和徐轲、宾长初撰写的一套《我的祖国》丛书四种,分别论述了伟大祖国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历史,每本10万至12万字。读后,深感这套丛书是当前对广大群众和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该丛书第一本《古国风采》写的是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壮丽多彩的江山风姿。书中分章叙述了神州大地的文物古迹,地下珍藏的历史瑰宝,科技领域的创造发明,文苑艺海的不朽著述,中外交流的感人事迹。第二本《百年沧桑》,写的是近代中国蒙受的民族耻辱和中华儿女反侵略斗争的浩然正气。书中分章叙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血泪和耻辱,中华大地上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50.
广西近代社会宗法文化的变异性主要表现在族长由传统继承转变为选举产生,族权行使由个人专制转变为集体执行,族产由世袭的地产转化为能生息的资本,族谱族规由维护封建伦常转化为产生了民主和商品意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事务中占有了较突出的地位。这些变异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和规律,正确认识宗法文化及其变异性有利于当今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