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陶虹 《东南传播》2010,(2):124-127
速录技术是由速记技术演化发展起来的,运用机械及电子手段对语音信息实时采集的应用技术。速录技术由单纯的机械手段,发展到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走过了漫长的120多年。尽管中国的速录技术起步较晚,但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当代速录技术的录入手段采用专用键盘(速录机)和标准键盘两种模式,依照相关标准,均能达到对语音信息实时采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网络会展与传统会展各自特点的比较分析,从传播学"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理论角度分析网络会展的环境、社会受众心理、舆论、受众思想与行为及大众传播效果影响。探究网络会展传播的新理念,挖掘我国会展发展的新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民族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及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学校的自主学习教室、学生的个人电脑和学校的网络这些外因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内因方面,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比较差,需要教师正确地指导和监督。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使外在学习动机多元化,加强教师更具体化地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众传播权是伯尔尼公约中的传统权利。为了应对数字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对其内容作了进一步扩充。中国的著作权法虽然没有将"公众传播权"作为独立的专有权,但著作权法中的诸多专有权的集合基本可以涵盖上述两个公约中设立的公众传播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感受瑞吉欧     
陶虹 《早期教育》2007,(4):34-35
瑞吉欧对于我国一线幼教工作者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早在多年前我们就知道瑞吉欧曾荣登美国《新闻周刊》选出的“世界十大杰出学校榜”;说它陌生,是因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多元化,传统的德育体系在多元价值背景下其优势和效用已日益丧失,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重新定位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使独立学院的德育工作更为人本而有效。  相似文献   
17.
陶虹  李希贤 《百科知识》2021,(30):29-30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和职责,为社会稳定、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做好基础,最终实现社区自治的良好局面.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应做好社区基层治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的社会组织已逐步成为政府、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之间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和关键力量.在我国的治理情境中分析以社区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如何承担其角色和职能,并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对认识和理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俞霞  陶虹  傅多智 《华夏星火》2005,(3):145-147
马钢三烧300m^2烧结机的头轮主轴与柔性传动装置的大齿轮联接,采用三组涨紧环组合使用的大型涨紧环无键联接装置,为中国二重制造,其中一组涨紧环的主要性能规格如下: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乔伊斯常被学界视为善于运用各种意象和象征手法,他的短篇小说《阿拉比》充满了各种富有意义的意象。在小说中,"blindness"是一个重复出现的意象,并具有三层含义:社会现实的象征、主人翁盲目追求的爱情和失败的象征、爱尔兰人精神和生活状态的象征。这三个方面的象征暗含着小说主人公恋爱之旅失败的真正原因,揭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二十世纪初爱尔兰社会环境封闭压抑、爱尔兰人精神"瘫痪"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陶虹 《现代出版》2008,(2):78-80
《现代北京话研究》一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一民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北京话的代表性成果,包括构词、语音、词汇、语法、北京话与现代汉语、综述等方面的三十项专题论述。其中既有对北京话概括的宏观考察,也有细致的微观描写;有论证严密的长文,也有深入浅出的短论,内容涉及北京话研究的诸多领域和热点问题。这本书充分展示了北京话的语言结构特点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一本极具京味文化特色,学术价值很高而可读性又非常强的语言学研究专著,被中外网络媒体推为藏书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