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必不可少。所谓高质量就是既有技术含量,又有学术含量;就是有益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儿童应该拥有快乐而丰富的童年生活,这就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相伴左右。为了研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世界各国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62.
看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到大家非常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其中,刘迎春、冯淑红、赵静、许琼、林海鹏等同学的观点很有见地。早在1983年,加德纳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可概括为:(1)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潜质和可能。(2)每一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有局限性。(3)教育就是要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多元智能理论”并不意味着样样都…  相似文献   
63.
论教育特征的变化──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工业社会条件下的教育特征正在逐步转变为信息社会所要求的教育特征。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教育特征的转变已经开始出现,主要表现为教育从封闭性转变为开放性、从单向性转变为双向性、从继承性转变为创新性、从职前性转变为终身性、从统一性转变为个性化、从专门性转变为综合性。  相似文献   
64.
65.
运用"四梁八柱"的思维方法并借鉴CIPP评价模型的结构逻辑,按照循序循证的五步研究路径对中国学前教育指标体系进行现状分析、国际比较、理论构想、实证建构和政策建议。首先选取目前在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前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以结构性描述中国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现状;进而将当今中国与国外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结构性框架和具体指标进行并置、比较以分析中国现行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结构性和内容性问题;随后构想出包括背景、投入、过程和成果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及其下设的55个三级指标的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和具体内容;再后基于实证研究建构出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四梁八柱"和关键指标,形成包括价值质量、条件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4个一级指标,涵盖价值取向、社会背景、体制机制、资源配置、保育教育、园所管理、普及普惠、安全优质8个二级指标及其下设的57个三级指标的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基础框架和基本样态;最后提出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设的5条政策建议,分别是积极构建结构框架以确保对系统性质量的统筹关注、特别重视背景因素以确保对价值性质量的优先关注、持续关注输入因素以...  相似文献   
66.
<正>敬爱的卢先生,仁者、智者——我们衷心爱戴的乐山先生,各位尊敬的前辈和领导,各位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庆贺中国学前教育界共同的前辈,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卢乐山先生95岁华诞,见证先生大作《卢乐山口述历史——我与幼儿教育》(以下简称《口述史》)的首发,并就如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讨论。卢先生从教育世家的天津一路走来,学贯中西的她和以她为代表的前辈学人在60年前(1952年)开创了北师大的学前教育学科,并通过北师大学前教育学科为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每每坐到先生的  相似文献   
67.
推进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当今世界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主流趋势.“学前儿童观察记录系统”是在美国学前教育项目中被广泛应用的儿童发展评价工具.本文在对“学前儿童观察记录系统”评价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于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借鉴意义,即坚持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一体化,倡导课程改进与教育评价一体化,推动教师成长与教育评价一体化.  相似文献   
68.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而课程是撬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杠杆。遵循样本筛选、框架确立、比较分析和思考建议四个步骤,运用质性分析软件对芬兰、瑞典、英国、新西兰和法国五个国家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较多国家的学前教育课程在背景方面立足社会取向和儿童立场,在条件方面关注适宜资源和优质教师,在过程方面规定内容范畴和实施方法,在成果方面重视学习成果和结果评估。因此,应强调课程指南的方向引领以提升价值性质量,落实课程指南的资源配置以提升结构性质量,凸显课程指南的全程育人以提升过程性质量,重视课程指南的评估导向以提升结果性质量。  相似文献   
69.
光谱方案(ProjectSpectrum)由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HowardGardner)和塔伏茨大学(TuftsUniversity)费尔德曼教授(DavidHenryFeldman)率领哈佛大学零点方案(Pro-jectZero)研究小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是一个长达10年(1984~1993年)的早期教育方案。“这个工作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每一位儿童所展现不同能力的剖面是各具特色的,如同智慧的光谱。智慧的力量并不是固定的,通过教育的机会和一个充满激励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一旦儿童的强项被发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设计一个更具个人化的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70.
2004年5、6月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一体化的动议,并将这一动议称为“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虽然这一计划目前还处于酝酿和讨论阶段,但日本文部科学省已决定从2005年开始试行、2006年正式实行“幼小衔接推动班”制度,为未来推行“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作准备。日本文部科学省设想,幼儿园和小学应该是追求相同教育目的的共同体,“幼小一贯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应定位于具有共同目的的共同体携手做一件共同的事情——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要在特定的幼儿园和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