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起步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从理论到实践都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作出巨大的贡献,而且其中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放在了社会建设中优先发展的地位,这无疑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山村小学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思想素质要求: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传道解惑"告诉我们,教师肩负着双重的职责.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自己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做"君子"不做"小人","集美德于一身"应是教师的毕生追求.  相似文献   
13.
学习社会的来临宣告了传统教育范式的终结,教育的天平开始由重“教”向重“学”倾斜,一切教育活动都将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教育环境的营造都不能偏离学生的学习这一中心,教育过程体现为学习者自我指导、自觉能动地建构主体的过程。学习化社会为学习主体的生成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学习主体也成为学习社会得以完善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给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正规化、阶段化、精英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开始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与批评。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学校教育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学校正处在十字路口,改造与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韩淑萍 《成才之路》2012,(24):29-10
正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它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并且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新课程改革也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把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特性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学懂数学,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的思维、视角都得以开阔。  相似文献   
17.
体验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概念,而且也是哲学、心理学、美学和诗学等领域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8.
韩淑萍 《中国教师》2009,(13):12-14
<正>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存在一个盲区,即研究者忽略了校长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并窄化了校长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所扮演的独特作用。在教师发展的意义上,校长不但是"促进者"和"引  相似文献   
19.
把公开课解读为一种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方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视角。因此,应该充分挖掘公开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公开课的表演性.运用教育智慧将其转化为教育能量和教育资源;教师在公开课上要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公开课的“缺憾”是教师反思实践的起点;公开课也要体现师德发展和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给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正规化、阶段化、精英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开始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与批评。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学校教育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学校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改造与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