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1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71.
人的认识,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达到理性的认识。把人们的感性认识作为一个客观事实接受下来,并且研究其中的规律,既是评论应有的理性,也是政府行为应具有的理性。  相似文献   
72.
当我整理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对环球时报社评的阅读体验时,感到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总是稳定地、反复出现在针对不同新闻事件的社评中。这就是"自信心"。而另有一个与此不同的主题,则相对隐微,但偶尔强烈,这就是"危机感"。这表面上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两种心态,  相似文献   
73.
三只田鼠     
三只田鼠忙着准备过冬的东西。第一只田鼠每天都到田野里运粮食,第二只田鼠每天都到田野里运野草,第三只田鼠每天都跑出去游玩。  相似文献   
74.
新闻评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在于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成为评论的论题.还在于更多的社会角色成为新闻评论的作者。他们给新闻评论带来了什么新的东西?新闻评论写作又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都是值得研究的.这样的研究应该是基于大型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5.
今年四月清明节前后关于"墓穴20年后再收费"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关切和媒体的争议.人们不免由死者的尊严、生者的权利问题议及殡葬文化和殡葬观念.  相似文献   
76.
“非典”时期,人们有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就是回到自己的家去,这似乎是减少接触、防止传染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真的所有人都回到家里,那就意味着社会生活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77.
陈杰人事件是中国新闻界缺乏扎实、细密的规范而负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78.
关于“时评”的写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评,不是四平八稳的专论,也不是自由联想的杂感、随笔、旁敲侧击的讽刺;它是面对新闻事实本身的一个毫无避让的回答:这事儿,我怎么看。它是清晰的判断形式,是针对这种判断的有效率的表达。   时评的核心是判断 时评的基本内容无非事实与道理。在时评的结构中,“事”与“理”的关系,就是判断关系。什么是判断呢?普通逻辑告诉我们:“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新闻进行认识。判断是新闻评论的核心价值。 对一件事随便说点什么是容易的,但对一件事作出判断,则是难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79.
80.
暑假前,我在学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批关于写作的书,它们都不在"新闻"类的书架上.其中<牛津高校写作指南>书前有一篇<致学生>,开篇就说:"写作一直被说成是可以学会但不能教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