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为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必须从爱学生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中法战争前夜清政府对西南边疆危机的态度如何,是研究中法战争史不可或缺的命题。透过这一历史侧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时代折光。作为两国交兵一方的清政府,对西南边疆危机在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经济近代化的构想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康有为在向西方学习,主张变革旧中国的经济体制时,并不丧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他既反对封闭固拒的守旧心态,也不赞成全盘照抄外国的价值取向。康氏企望通过经济近代化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开创性的构想和理性的思考,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拓荒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九○○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以“威雄惊万里,风雨喷长空”的声势,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为五十年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奠下了一块基石。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所激发的,锋芒主要指向帝国主义的,最后为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教训,不仅有助于正确地评价义和团运动,而且可以使我们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本文试就这一课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工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社会性质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工作的个人(包括农民工和城里人打工者)能否按国家的相关政策如数领到工资、享受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以体现社会的公正.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革命人才辈出,著名革命活动家、湖南教育会会长、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禹之谟,就是其中的一个.禹之谟,原名志谟,字之谟,号稽亭,后以字行.1886年8月27日诞生于湖南省湘乡县青树坪侧石桥贻则堂(今属双峰县大泉乡).他性格豪爽侠义,做事勇猛果敢,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典型的湖南志士的坚毅性格和创造精神.在禹之谟短暂的一生中,他沿着一条从爱国走向革命的道路,发扬蹈厉奋勇前进,终于成为湖南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和前驱.青少年时期的禹之谟目睹祖国的沦丧、民族的灾难,立志以救国救民为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年三月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这一杰出的著作,发表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是,伟大勇敢勤劳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预导下,已经取得了惊天动地的辉煌成就,声势浩荡的社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辛亥革命志士的价值观独具蕴涵,他们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进步理论,已具有近代资产阶级价值的品格,走出了封建主义传统价值观的轨辙。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经历的清末民初,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反变革的激烈冲突的时代.在急遽的新陈代谢的历史流程中,康有为是一位引进西方先进政治理论和学术理论的开创性人物.中外古今文化交光互影反射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佛、儒、道相交叉,中学西学相渗透,博大而庞杂;其政治实践也是起伏跌宕,曲折而回环.因此对他的评价必然引起种种不同的见解和争论,这是学术研究中的正常现象.笔者不敏,曾在报上发表两篇论文①,提出对康有为及其代表作重新进行评价的吁请,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文欢同志批阅拙文后深有同感,翌日挥笔写下题为《读马洪林同志评<大同书>有感》七绝一首,发表在1987年9月21日《人民日报》第八版,予后学以深情地勉励.由于报纸的篇幅有限,许多问题意犹未尽,今就康有为评价中五个重大问题,再作一稍近全面的回顾与考察.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文化观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康有为的文化观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过渡文化形态,它开启了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河。康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是吸纳外国优秀文化的先行者,他在向西方寻找文化真理时并未丧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他构建的中外兼容的文化思想体系,犹如流淌的河、博大的海。通过解读他的文章理论、书法理论和绘画理论,可以小见大,在文化学上有"以蠡测海"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