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1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84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巴西大豆资源及其供应链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巴西农业资源条件优越,大豆生产潜力大,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国之一。基于我国农业资源的限制,大豆成为我国战略性资源之一,研究巴西大豆资源,对于保障我国大豆安全供给以及探讨我国对巴西大豆资源的利用潜力及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供应链为研究大豆资源及其流动过程提供了有效工具。巴西大豆供应链体系包括农资供给、生产、收购及仓储、...  相似文献   
32.
社会学告诉我们,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力、义务和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 比照社会学关于社会角色的基本含义,新闻社会学认为,记者的社会角色应该是各种信息的搜集者、传播者,是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是无孔不入的社会活动家,是明天的历史见证人,是社会中各个群体联系的纽带,是党和政府与人民上下沟通的桥梁,是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监控人。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记者的社会角色呢?  相似文献   
33.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于格  鲁春霞  谢高地 《资源科学》2005,27(6):172-179
草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净初级物质生产、碳蓄积与碳汇、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产品和服务,但是只有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得到人们的认识和计量,并具有市场价值.目前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而言,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还进行的较少.总结发现,关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缺乏动态性研究;②缺乏空间异质性研究;③缺乏评价和计算的生态经济学逻辑框架体系;④价值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⑤缺乏人类干扰下服务功能的变化与响应研究;⑥对各类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针对性不强;⑦缺乏适合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的评估体系与方法.根据以上研究不足,笔者认为在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领域应当关注和加强以下问题:①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价的逻辑框架体系和方法;②提高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针对性;③加强人类干扰下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和响应研究;④将RS和GIS技术应用到生态服务功能动态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34.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是深化规律性认识的理论范畴、契合现实性需要的实践范畴和彰显时代性特征的发展范畴的统一。工作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与理论研究不同步、政策倾斜力度的不断增大与支持系统不完备、实际需要和问题的快速增长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协调,是当前制约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瓶颈问题。破解这些问题应将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实践创新与理论发展、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5.
围海造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围海造地所导致的不良影响,需要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综合判断,以便为寻找合理解决途径打下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国家围海造地经验教训,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围海造地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总结,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围海造地对生态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选取9个指标,初步建立围海造地生态环境影响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胶州湾为案例,初步估算围海造地对胶州湾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度。  相似文献   
36.
发展问题驱动下的中国功能区划视角演化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曹淑艳  谢高地 《资源科学》2009,31(4):539-542
区划是揭示自然、社会、经济等客观存在的空间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近半个世纪里,中国功能区划的发展与国家面临与关注的核心问题有明显的响应-驱动关联,伴随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从温饱问题、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到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的演变,功能区划研究视角逐步从农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拓展到人地复合系统。现有功能区划或难以完全覆盖人地复合系统的各个维度,或难以完全覆盖地域单元的多功能性,无法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需要。鉴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格局是可以预知的,研究呼吁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功能区划研究。国家可持续发展功能区就是那些在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上享有相似特征与发展模式的地理空间单元,这些功能区既能揭示国家或区域的亚地理单元及其组分空间单元的实际的或潜在可持续发展位,又能揭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蓝图。与已有功能区划相比,可持续发展功能区划最突出之处是在区划的过程中以平等与协调的方式将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有机地关联起来。国家可持续发展功能区划的过程就是确定区域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层级系统中的“地位”与角色及其与其他地理空间单元相互联系的过程。作为功能区划家族的新成员,目前可持续发展功能区划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均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其中最基础、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是科学、全面地揭示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与规律。  相似文献   
37.
本文构建了能源消费的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评价方法,对北京全市及各主体功能区能源消费的生态与环境压力进行定量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5-2010年的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从32.2上升为33.4,生态与环境压力仍处于不断加大阶段,其中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和PM2.5排放对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上升的贡献较大。各主体功能区之间能源消耗的生态环境压力差异较大,生态与环境压力从核心区向外快速递减,2010年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为3 983.48,分别是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以及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2、91和1 062倍,除生态涵养发展区外,其他三大功能区的生态压力均占生态与环境综合压力的90%以上,生态压力突出。此外,在2005-2010年期间,除生态涵养发展区能耗的生态与环境压力略有降低外。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能耗的生态与环境压力均呈现增大趋势,分别增大了25%,7%和22%。  相似文献   
38.
北京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短缺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2000-2012年间北京城市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工业、农业、生活和环境用水与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探讨水资源利用结构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2为0.83;城市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最弱,关联度r3为0.62;②生活用水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3为0.92;其次为农业和工业用水;环境用水量受城市发展水平影响最小,关联r4度为0.68;③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用水的增加和人均GDP等经济因素以及人口规模相关,需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生活用水的持续增加,维持北京市用水总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39.
对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评估,不同学者从各自专业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采用由自然资源基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总体协调发展5个系统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过程的可持续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分别论述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和理论原因,逐项评估资源基础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和环境发展可持续性.结果表明:①中国经济发展展现出强劲的持续发展势破头;②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可控和可接受的范围内;③中国尽管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但环境保护的效果不佳,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开始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自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越来越强,经济发展的速度对自然资源提出的要求超出它所能持续供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40.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消费和价值化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经济学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消费-价值化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基础。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和生态服务研究积累的理论成果,试图构建一个生态服务生产-消费-价值化的理论分析基础和方法框架。提出生态服务生产函数、生态服务成本函数可以被看成是生态服务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生态服务消费函数和生态服务效用函数可以被看成是生态服务消费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生态服务效用价值理论、生态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理论、生态服务个人偏好与支付意愿理论可以被认为基本形成了生态服务价值化的理论基础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