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格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生人格嬗变的突出表现是其功利性、放任性、物役性。这种人格嬗变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因此,大学生要重塑人格就应突出社会主义信念、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全球伦理和新时代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12.
论亚文化及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亚文化与大学生亚文化现实社会中的文化形态是纷繁复杂的,其中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我们习惯上将支流文化称为亚文化。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是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亚文化群体内形成的共识氛围,为个体个性和自尊心的增强提供了象征性的解释,为个人和群体提供了生存、发展需要的象征性形式。以相同的年龄、身份、阶层、职业、党派,甚至兴趣、爱好、信仰为标志性特征,可以构成形形色色的亚文化群体。大学生亚文化是指高校大学生所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大学生价值观念、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心理有其明显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与学生建立起相遇、相知、相通的情感交流 ,从而把正确的思想观念输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这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情感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四个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扶助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学生“ 弱势群体”是指因经济贫困、心理不健康、身体素质弱、学习成绩差、思想行为不良等而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学生。大学生“ 弱势群体” 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但给高校的管理和学生成才形成压力,而且会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因此,我们应扶持关怀大学生“ 弱势群体” 。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高等教育扩张中的学科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高等教育在十年扩张中,基础性学科招生人数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应用性学科或者说偏应用性学科的学生比例上升较快;理工科学生比例逐渐下降,人文社科学生比例逐渐上升。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要使浙江省由高等教育大省走向高等教育强省,今后的重点应是:优先发展与地方经济文化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形成省级品牌学科专业;加强地方高校建设,注重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形成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高校课程建设的人本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各地高校置身于课程体系改革的热潮,取得了可喜成果,但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人"的缺失.后现代重视"人"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受此启发,我国当前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应实现几个转变:教学目的应从工具论向本体论转变,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从预设向生成转变,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过程应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学评价应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性。个性就其心理特征来说一般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是兴趣爱好;第二是气质;第三是能力及天资;第四是性格。个性的这些心理特征标志着一个人所有本质的、比较固定的、经常的特点,是评断一个人可靠的根据。可以说,没有两个人的个性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的影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个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特殊性和共同性的统一体。体现大学生个性发展是高教改革的必然趋势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较多,有先天因素、社…  相似文献   
18.
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学术委员会规程"、重建学术委员会,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证调研发现:高校学术委员会在实际运行中尚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改革试点高校的实践也表明当前亟待建章立制,改革和完善学术委员会的构成机制、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难点和重点在于确立学术权力在高校的主导性地位,建立学术权与行政权的合理分治机制,从而有效保障学术权力的自治和独立。  相似文献   
19.
多样化使中国高等教育的生命活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多样化并不是单纯致力于为满足某种需要的高等教育规模、层次、结构、办学形式的变化,它促进、发展和丰富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整个高等教育多样化过程,是文化化、民主化的过程,反映了个性发展的地位。高等教育正是在多样化之中实现自己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高校课程建设的人本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地高校置身于课程体系改革的热潮,取得了可喜成果,但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人"的缺失。后现代重视"人"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受此启发,我国当前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应实现几个转变:教学目的应从工具论向本体论转变,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从预设向生成转变,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过程应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学评价应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