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4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  相似文献   
32.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成亨酒店里当伙计。……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相似文献   
33.
过客     
鲁迅 《新读写》2014,(7):124-126
时:或一日的黄昏。地:或一处。人:老翁——约七十岁,白须发,黑长袍。女孩——约十岁,紫发,乌眼珠,白地黑方格长衫。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着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相似文献   
34.
读几本书     
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早有人反对过了,时光不绝的进行,反读书的思潮也愈加彻底,于是有人来反对读任何一种书.他的根据是叔本华的老话,说是倘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  相似文献   
35.
鲁迅  吴中杰 《中文自修》2004,(12):47-49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加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家。两面都已埋到层层迭迭,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相似文献   
36.
螃蟹     
老螃蟹觉得不安了,觉得全身太硬了,自己知道要蜕壳了。他跑来跑去的寻。他想寻一个窟穴,躲了身子,将石子堵了穴口,隐隐的蜕壳。他知道外面蜕壳是危险的。身子还软,要被旁边的螃蟹吃去的。这并非空害怕,他实在亲眼见过。  相似文献   
37.
现代史     
这篇章从头到尾只讲了变戏法的故事,看来毫无评论褒贬的痕迹,写来仿佛只是助茶兴,解闲愁,别无其他深意。但读完之后,却又隐隐约约觉得其中有点意思:“Huazaa!Huazaa!”用注音符号四次重复抛钱的声音,如此突出,用意何在?读自然会感觉到:“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这句俗语的真意早已与“戏法”无关而用以指人事了。作把这么一句话放在全篇总结的位置,暗指什么?标题居然是“现代史”,与章内容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果真要写一部《现代史》,区区千字怎能了得?  相似文献   
38.
《野草》是鲁迅文集中的精品,《立论》是该集中的第17篇。文章很短。作者以一个“梦”的形式,用近乎寓言的笔法深刻揭露了在当时现实环境中,真理被歪曲,黑白不分的丑恶现象。坚持真理时时碰壁,鼓吹逢迎却成为“时代骄子”。鲁迅刻画人物时很喜欢刻画他的“眼睛”,这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数见不鲜。在本文《立论》中,当面对学生的提问时,作者仍然紧紧抓住了这位老师的眼睛,用一“斜射”形象逼真地描绘了一位圆滑世故的先生的神态。全文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来刻画“类型”,进而传递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愤愤之情。不…  相似文献   
39.
风筝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  相似文献   
40.
老编: 有些话题具有“永恒性”,什么时代都不过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结合他的时事谈过“面子”,如今我们的日常来稿中,老师的日常训练中,还是经常用这个老题目。不过,内容、风格、角度肯定是大不相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