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教育   3066篇
科学研究   410篇
体育   1546篇
综合类   16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9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28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1275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从洪堡到博耶:高校科研观的转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周川 《教育研究》2005,26(6):26-30,61
洪堡于19世纪初确立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他认为科研是最好的教学;两个世纪后,博耶提出四种学术类型,将教学纳入科研的范畴。这种观点的变化,是高等教育与科研本身的性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反映。当前,有必要确立高校“科研的教育性原则”,并以此作为高校科研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992.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崴 《教育研究》2005,26(7):25-28,43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问题或成为问题的教育管理现象。根据教育管理问题的性质,可从不同的角度把教育管理研究的问题分为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经验问题与概念问题、常规问题与革命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必须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洁英 《教育研究》2005,26(8):32-35,57
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相似文献   
994.
教育理解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理解就是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在与教育文本(理解对象)对话的过程中在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不断筹划并实现自己的生命可能性,它具有工具性与目的性、求真性与向善性、占有性与超越性、智慧性与感情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师生与教育文本对话并达成共识是教育理解的生成机制。教育文本包括文化文本(自然与人文)与人际文本(自我与你我),判断理解文化文本的标准是正确性(自然文本)和共识性(人文文本);判断理解人际文本的标准是实践接纳性。顺利对话应具备一定条件,听者要有倾听品格和对语用力量的敏感性,以及较强的“理话”能力;说者应富有说服力,能把言说的“合知理”与“合情理”统一起来。教育理解坚持有利于师生生命可能性的筹划与实现的价值取向, 努力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以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95.
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国庆 《教育研究》2005,26(12):62-65
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不仅要形成尊重学术和民主管理的氛围,还要以本科教育为中心,形成自己的特色;既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又要注意摒弃极端的功利主义倾向。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大学办学自主权和政府宏观管理缺一不可。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校长是关键,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96.
康翠萍 《教育研究》2005,26(12):56-61
学位政策是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位自身的运行逻辑来看,一个国家的学位政策体系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位授予权的审定政策、学位中请者的培养政策、学位的授予政策、学位质量的评价政策。其中,学位授予权的审定政策是学位申请者的培养和学位的授予的政策性前提。学位申请者的培养政策是学位质量得以提高的基本途径和重要环节,学位的授予政策是学位授予权的审定和学位申请者的培养的最终体现和实现结果,而学位质量的评价政策是以上三个方面政策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97.
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嬗变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一鸣 《教育研究》2005,26(12):72-75
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历史上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数学教育价值观。事实上,数学在为人类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当代数学教育的价值是多元的,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推进数学知识的应用,还在于为人类文明传承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998.
英国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朴雪涛 《教育研究》2005,26(5):77-82
与传统哲学博士相比,专业博士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位制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自1992年在英国出现,十多年来发展迅速,涉及为数众多的大学和学科,但其在各院校和各学科间的分布不均衡。在专业设置、培养过程和研究工作等方面,英国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英国专业博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大学理念触动、政府公共政策引导、市场需求诱致和学习借鉴共同作用的结果。英国的经验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政府、大学和社会都应为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99.
教育效益的价值基础和基本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涛 《教育研究》2005,26(10):61-65
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关系是教育效益的基础,由此生成了教育效益结构体系的基本向度。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由特定的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人的价值及其关系支撑着,教育活动中三种价值既各有特殊地位、客观上存在冲突的可能性,也互为条件,还构成了两个循环过程的协调统一。教育效益是教育活动中三种价值及其关系实现的结果, 包含着基于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的基础性效益和以人的价值为核心的建构性效益两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000.
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亚鹏  董奇 《教育研究》2005,26(10):35-38
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受学习、训练以及各种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动态的修复或重组,也就是体现出所谓的可塑性。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在个体发展的生命全程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儿童大脑、成人大脑以及非正常人大脑均具有可塑性。由于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塑性是动态变化的,而且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其功能活性以及可塑性本身也不一样,所以,在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或干预措施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大脑可塑性的这些因素,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科学的保护脑、使用脑、开发脑;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重视早期教育;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全面了解影响大脑可塑性的因素,寻求大脑可塑性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