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2080篇
科学研究   266篇
体育   1434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788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4年   1篇
  18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分析法等,对普通高校开展学分制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从教学对象、目标设置,师资培养,教材、教学内容和教法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完善高校学分制改革和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52.
通过对男女赛艇运动员铁代谢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及与普通人群铁代谢指标的比较,提出:(1)赛艇运动员SF、Tf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2)赛艇运动员sTfR、Tf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值,需建立适合于运动员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953.
高宝立 《教育研究》2006,27(8):10-14
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他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邓小平从全局高度规划高等教育发展,通过改革开放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高教发展思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4.
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追求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与本土原创性方面,中国教育学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进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三大悖论:教育学研究中的“说”—“做”问题、分支学科之间的“分”—“合”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我”—“他”问题。需要矫正教育学中只“说”(教育)不“做”(研究)的偏颇,克服各分支学科过于强调独自与独特而忽视相互关联与合作的痼疾,警惕研究中对西方话语的尊奉抑或在中西之间相互“套解”的倾向。  相似文献   
955.
交互主体性与教育:一种反思的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清臣 《教育研究》2006,27(8):25-30
从概念发展的脉络上看,交互主体性主要是人类的一种共同体特性,它是在对单子主体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于交互主体性的认识需要澄清三个方面的问题:交互主体性是一种类特性,交互主体性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交互主体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主体—主体”的平等交往关系。以往很多的研究对交互主体性概念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偏差,需要进一步审视和反思。交互主体性对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应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问题的探讨上。  相似文献   
956.
学校品牌的涵义、特性及其创建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闫德明 《教育研究》2006,27(8):81-83
学校品牌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以人为载体并需要迟效评价的品牌,也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注重个性定位、形象识别、传播推广和维护创新,是创建学校品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57.
论交往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往教学是以合理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前提,在平等理念的指引下,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学文本之间,以语言为主要交往方式,以师生内在的、自觉的共生共长以及文化的理解生成为旨趣的双重建构教育活动。交往教学尊重人的生命并且激发人的生命力量,以主体间性的和谐美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及价值追求,依托于文化且创生文化,以生活为源泉且勾画着可能生活,在开放动态的过程中编织着非线性的复杂世界,理论探究、实践观照以及方法论的突破与创新构成了交往教学研究体系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958.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及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鹰 《教育研究》2006,27(9):74-8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当前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特点及其中学生对成人和学校教育干预的期望进行探讨,发现不同程度的异性交往在中学阶段普遍存在,且多数青少年处理异性交往问题的方式是较为成熟的。中学生对成人和学校教育干预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注意提供正确的指导。要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关注差距,增强干预针对性;理解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959.
语文情趣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柏勋 《教育研究》2006,27(9):82-85,96
语文情趣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情感与趣味的教育理念,主张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乐观自信、与人共处、以学为乐等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愉情养性,提升境界。通过语文情趣教学,使学生在“自我设计”中增加更多的自信力,从“与人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语文学习中享受更多的轻松感,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60.
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伟  高钗 《教育研究》2006,27(2):90-92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教材日益被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与统编教材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教育的教材体系。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是要对抗还是要融合,编写目标是适应现实还是促进发展,编写内容是重科学性还是求趣味性,其结果是加量还是增效,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反思,以期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