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4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看到大学存在多个权力中心,各主体间具有错综复杂的网络式互动关系。我国大学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需要构建多元嵌入的网络治理模式,通过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等形式和途径增强大学内外部网络中的多种利益主体在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嵌入度,并在持续互动、平等协商中形成信任与合作机制,从而实现大学的网络治理。  相似文献   
32.
学术自由的大学本质观的应然诉求所产生的大学改革中的悖论,引发了人们对大学本质观的重新审视。对大学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及对大学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可以看到,大学的本质是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双重属性的对立统一,这是一种基于对大学实然状态的分析所得出的全面辩证的大学本质观。这种大学本质观所揭示的学术自由性和受控性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据和原因。处理好自由性与受控性的关系是推动大学改革发展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33.
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论可分为哲学取向与科学取向两个范畴,它们各有长处和短处。这两观种的取争向论的。教在学中论国的,随争着论新在课20改世实纪施9和0年对代课美改国成表效现的为反建思构,类主似义的教争学论观也与在科进学行取中向。教学将有效教学置于两种取向的教学理论中考察可发现,相对科学取向的教学观而言,属于哲学取向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较少关心教学效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本是科学取向教学论这根藤上结出的果。如今,在研究有效教学时,却期待不关心教学效率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这棵树结出有效教学的果来。  相似文献   
34.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自由与秩序限度模糊问题。在高校内,秩序是达成教育活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而自由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充分条件。高等学校内部需要最低的秩序和最大化的自由。从低度人权与低度义务来看,低度行为规范应该成为自由与秩序限度的校规落脚点。  相似文献   
35.
36.
人之悟感发展与教育的生本化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悟感是一种前意识现象,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产生感悟的基础和激活思想。悟感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普遍的基础性作用,具有可求同性、能动性、对于符号世界的蕴涵性以及使认识回归本体的还原性。儿童的悟感与生俱来,又在他们的自主活动中发展,因而儿童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要取得成效,就要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学生,即实施生本教育。  相似文献   
37.
台湾地区大学整并政策是在为了追求最佳规模效应,竞争有限的资源,调整大学结构,进而提高大学运作效率的初衷下出台的。台湾当局通过经费支持等措施推进大学整并工作的开展,并主要以校内整合与校际整合两种方式进行,以公立研究型大学为重点。但从其整并的实施来看,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最适规模、特色化、机构认同等。  相似文献   
38.
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是指由某一地区中学政治学科首席名师领衔,多名中学政治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以政治学科研究和青年政治教师培养为主要内容,以提高中学政治教师教育教学、教育研究能力和促进中学政治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研修共同体,是名师工作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名师工作室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定位不准、方向不明,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够,持续性发展的后劲不足,评估手段繁琐、效果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为实现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的高效、科学运行,必须要采取转变观念、明确自我定位、树立“政治名师服务工作室”思想;大力发展政治名师工作室“草根化”经营道路;进一步强化政治名师工作室的区域辐射功能;完善政治名师工作室考核评估体系等有效措施,推进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9.
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及其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格拉底假定了某种现象背后的"先在本质"的存在。知识就是认识者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本质,这就是杜威所嘲讽的"旁观者知识观"。缘自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旁观者知识观经苏格拉底等人的维护使"接受学习"长时间地主导了人类的求知方式。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使学生在知识面前没有了自由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40.
审美游戏与中学课程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游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融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活动,由于学校教育和审美游戏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因而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中学课程教学为例:语文和哲学是关于语言和解释的游戏,音乐和数学是关于符号和序列的游戏,美术和历史是关于时间和变化的游戏,地理和物理是关于空间和运动的游戏,生物和化学是关于模拟与复制的游戏。搞好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掘身体、器物和符号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断地促使其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