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补充魔芋甘露聚糖对大负荷训练大鼠肠粘膜SIgA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每周6次,每次150min的游泳训练并补充KOS,测定小肠IgA浆细胞和小肠粘液IgA含量指标的变化.结果:(1)8周大负荷训练后,大鼠的小肠IgA浆细胞个数、平均光密度和肠液SIgA含量呈显著性降低(P<0.05);(2)补充KOS后大鼠小肠IgA浆细胞个数、平均光密度和肠液S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大负荷训练组(P<0.05).结论:在大负荷训练期间补充KOS可以调节和提高训练机体的肠粘膜IgA的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城市信息的采集一直都是以人工采集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城市信息采集的工具层出不穷,GPS同步影像记录仪一款城市信息采集的工具GPS同步影像记录仪,并详细阐述了其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余辉 《科技风》2012,(11):175-176
人工挖孔桩一直以来在重庆地区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安全隐患突出,因此,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明确规定从2012年7月1日起由机械成孔代替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旋挖桩施工技术作由于施工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和适用于大多数地质情况等优点,在重庆地区大有逐渐取代人工挖孔桩成为主流成孔工艺的趋势.但由于在重庆地区现有的旋挖桩应用比例还不高,使用的技术条件还需不断提高,因此,了解和掌握旋挖桩施工技术将是建设参与单位还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重庆地区旋挖桩的施工经验,浅谈施工体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高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基建工程项目也就越来越多,而投资金额也在逐年加大,基建工程审计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看来,高校基建工程的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就加强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作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曾卓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纵观曾卓的诗歌,"爱"是其恒久不变的主题,它在曾卓的诗歌中具有广泛而深沉的含义,比如对祖国、对亲人、对弱者和对恋人的爱。其中,诗人对爱情的讴歌和描写尤为出彩,特别是写于上世纪50-70年代那段困厄时期的爱情更是诗人的深刻经历和对痛苦的真切体验。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的现代信息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游戏及教学中的运用是信息社会对今天幼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幼教改革的需要。在此形势下,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幼儿园也努力应对,积极探索,做出了点滴尝试。  相似文献   
18.
体现高职特征 突出高职特色 培养合格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育必须按照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使学生的理论水平达到高等教育的层次要求,同时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办好高职教育,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准确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突出高职的特色。高职专业按岗位设置,具有较强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19.
余辉 《红领巾》2008,(6):20-20
4月19日上午,四川省遂宁市顺南街小学明星科技队的小队员们踏上了科技实践活动的征程。  相似文献   
20.
黄炜  余辉  李岳峰 《现代情报》2016,36(6):171-177
总结了微信在信息传播中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微信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分析中外文献发现微信的研究主要有理论、技术和应用3个方面。微信自身功能属性是研究的基础,在传播上的特性是研究的重点,利用相关技术移植或创建新应用到微信是研究的目的。微信研究目前的范围和深度有限,未来的研究应重视人性化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