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246篇
科学研究   53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税收与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税收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衡量税收实践的健康与否,除了法律上的科学、严密、公平外,道德规范同样重要。诚信则在这个道德规范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税收实践中,诚信表现为诚信纳税、诚信征税和诚信用税。  相似文献   
12.
13.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九课《雷雨》一文中出现了一个人物——繁漪。课本将“繁”字注音为“fán”,笔者认为不妥。查1990年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重排版,该字有两个读音。第113页注释如下: 繁(躲)(1)fán①复杂:删~就简。②许多,不少:实~其徒(这种人实在很多),~殖(生长成许多)。[繁华]市面华丽,工商业兴盛的现象。[繁荣]兴旺发展或使兴旺发展:市场~~。~~经济。字典第355页对“繁”字又作了如下注释:繁(二)pó姓。”由此可见,“繁”字作姓时应取后一种注解法。《雷雨》中的繁漪是文中主要人物之一,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的太太的姓名。因此,笔者认为此处“繁”字当读“pó”而不读“fán”。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提到了一个叫“缪贤”的宦者令,“缪”字在此处当为姓了。查《新华字典》可知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的精神道德生活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涉及到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这种影响应该说既有令人兴奋的正面效应 ,也有令人忧虑的负面效应 ,网络文明的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地使正面效应得到张扬 ,使负面效应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教育管理已进入了一个崇尚人本、激发潜能、重视成本、追求效能的时代,学校教育管理必须及时跟进这一重大变革,创新教育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外交体制受到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总理衙门、南北洋大臣的设置则弱化了清廷传统之对外关系.南北洋大臣所参与的外交活动构成了晚清外交实践的主体,对晚清外交传统观念向近代化的演进转变、及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晚清国力衰弱、专制政体、不完整的外交策略、传统意识的桎梏和近代外交知识的贫乏...  相似文献   
17.
人乃万物之灵,儿童更是充满了灵性。当我们孩子那绝妙的回答:“雪化了,变成了水!”、“鱼从水中游过,鱼很活泼!”而惊喜,为之感动时,你可曾发现孩子的灵性正逐渐减少。最怕孩子小时没有灵性,长大后没有悟性。孩子的灵气到底消失在哪?怎样让孩子的作文写得多姿多彩呢?  相似文献   
18.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大批青年人加入了我校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中的许多人勤奋好学、基础扎实、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有一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贡献。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够成熟,尤其在教师“角色”概念上很模糊,还鲜明地保留着学生或受教育者的痕迹。有的人对社会本质缺乏了解,政治上不够坚定,常常言行“失控”;有的人重业务轻政治,不  相似文献   
19.
胡适时于中华民族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彻底摆脱殖民统治获取民族独立的信心是严重不足的,但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悲观到逐渐乐观的过程.胡适并非对中华民族没有信心,他只是寄民族的希望于未采.胡适在民族自信心问题上的大失误,就在于他否认传统文化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的积极作用.以为把民族自信心建立在传统之上,就如同建立在散沙上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这就给人以误解,仿佛胡适丧失了民族自信心.胡适提出,民族自信心必须建立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之上.胡适的反省论有它的深刻之处,但也有很大的片面性.只讲成绩和长处,讳言缺点和不足,固然不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正确态度,但只讲缺点和不足,不提成绩和长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独具特色的。从纵向的角度,郭沫若把文化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看成是文化变迁的动力,认为文化的变迁类似于生物细胞的分裂,是呈波浪起伏的状态向前发展的;从横向的角度,他把文化看成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他主张文化的综合创造,企图超越古今中外的对立,强调民族精神对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强调生活实践对于文化创造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