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重视拟标题训练文/刘建琼题好一半文。标题的好坏反映作者修养的深浅,知识和能力的高低。一、拟标题,提高分析能力。比如下面这道材料作文题,整个作文过程就牵涉到拟标题:[材料]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相似文献   
62.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选自《余光中诗选》)余光中,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生于南京。1948年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开始发表诗作,次年转入台湾大学外文系,逐渐成为台湾诗坛的重要诗人。著有《舟子的悲歌》(处女作)《莲的联想》《五陵少年》《白玉苦瓜》《紫荆赋》等十几部诗集。作为一个在台湾成熟的诗人,余光中本来是一…  相似文献   
63.
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凋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丛书,就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承诺.  相似文献   
64.
一个人存在环境的现状的确多多少少能够影响他自身的理念、行为、习惯、性格乃至命运,如笔者对教育的热爱就是如此。实际上,笔者的专业出身是汉语言文学,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当社会各界依然对学校德育抱着很深的成见的时候,甚至德育一线的不少教师对德育的前景依然感到茫然的时候,我国的德育研究却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革命,出现了许多质的变化。这些质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德育理念的创新上。这种创新基于中国变革现实,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研究日渐深入,视野日益开阔,不以服从主流为宗旨,而以探求真理为原则,表现出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以人为本的精神。其理论未必系统完善,但对现代德育的启蒙作用是意味深长的。他们既有学者的眼光,又有平民的视角,既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关注教育现实的空前热忱。刘铁芳教授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66.
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中某些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一种融合古今教育优势的全新的“大语文”理念正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本文分别从理论、实践操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维度,对新理念指导下在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以求理论和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7.
国际形势和中国经济转型的新格局,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重心已经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塑造。面对“学习化”社会,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那些过去仅凭感性闭门而造的纷繁复杂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之中尴尬而不能自拔。所谓的经验,不能让我们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袁振国先生说: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抓紧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然而,不少的课堂教学,没有新理念,其课堂行为和教学方法仍然是旧有的包办代替和坛坛罐罐。面对新理念,有的管理者和教师,虽然心存改革的信仰,但是,却苦于无从下手,无计可施。鉴此,笔者将所读所思所施的国际新理论作个介绍,望能将其  相似文献   
68.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丛书,就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承诺。正如人类所有的实践与承诺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一样,丛书作者李再湘先生以20多年教育教学科研的经验、智慧,以40多年生命历经之体验、觉悟,得以写就《教师专业成长导引》丛书。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以为“发愤著书”的理论剖析作家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种世界观,在创作上也不失为是一种起着指导作用的文学创作基本原则.文章分别从源流探寻、文学创作规律两个维度阐述,昭示了“发愤著书”是古代文人们与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命运抗争的一种方式,是他们成就一种理想、一种人格、一种事业的手段。“怨愤出好诗”,这是美学史上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