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生命只有一次,但是我们可以在别人的故事中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人生没有草稿,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和力量。同学们,读故事的时候,思考一下:故事背后蕴涵了什么?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这样,生命的河流会更宽广,人生道路上会有阳光普照。  相似文献   
102.
合欢树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  相似文献   
103.
好运设计     
要是今生遗憾太多,在背运的当儿,你独自呆一会儿,不妨随心所欲地设想一下自己的来世。干嘛不想想呢?我就常常这样去想。 我想,倘有来世,我先要占住几项先天的优越:聪明、漂亮和一副好身体。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公平,人一生下来就有走运的和不走运的。譬如说一个人很笨,这该怨他自己吗?  相似文献   
104.
放下与执着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断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是句佛家经常的教诲(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也不专指索命的器具,是说一切执迷),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可见嗔心确凿,是要放下的。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  相似文献   
105.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  相似文献   
106.
活出爱     
我曾经写过:人与人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人与猪的差别是一个定数.人与人的差别却是无穷大。所以.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或者说,只有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是容易的。一旦走进复杂.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这大概又是人的根本处境.  相似文献   
107.
我与地坛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8.
合欢树     
10岁那年 ,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 ,急着跟我说她自己 ,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 ,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 10岁呢。”我听得扫兴 ,故意笑 :“可能 ?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她就解释。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 ,对着墙打乒乓球 ,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 ,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我 2 0岁时 ,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 ,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 ,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 …  相似文献   
109.
活出爱     
我曾经写过:人与猪的自然差别是一个定数,人与人的心理差别却无穷大。所以,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或者说,只有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是容易的。一旦走向复杂,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这大概又是人的根本处境。我常常感到这样的矛盾:睁开白天的眼睛,看很多人很多事都可憎恶;睁开夜的眼睛,才发现其实人人都在苦弱地挣扎,惟当互爱。当然,白天的眼睛并非多余,我是说,夜的眼睛是多么重要。人们就像在呆板的实际生活中渴望虚构的艺术那样,在这无奈的现实中梦想一片净土、一段完美的时间。这就是宗教精神吧。在这样的境界中,在沉思默想向着神佛皈…  相似文献   
110.
老海棠树     
史铁生 《中文自修》2004,(12):20-21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