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44篇
科学研究   72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帮助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富于新意.  相似文献   
82.
83.
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本旨在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及模式与“以人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对比,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4.
儿童社会化指一个人在儿童阶段(通常指0~14岁)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1]随着幼教事业的深入发展,幼儿园已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儿童必经的教育阶段,因此,在0~14岁的儿童阶段,个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在家庭、幼儿园和进行正规教育的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三种社会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85.
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迅速变革的时代,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等趋势使幼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许多变化:在传统教育中幼儿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如今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教师在儿童面前不应该再扮演用统一标准来衡量不同儿童的角色,而应该了解和尊  相似文献   
86.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访问有关学者、专家,对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是构成教师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主观能动因素、外部因素是构成教师教学风格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促进或抑制作用。当诸因素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结合,表现出独特的、稳定的、成熟的状态时,就标志着一位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87.
两种“语文”的混淆及对语文与人文关系的遮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88.
周燕  袁艳平  刑立新 《文教资料》2007,(10):167-168
焦虑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解释与矫正学生的焦虑状态,对教学工作具有特殊的指导价值。本文从状态焦虑的角度分析焦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其心理调控的技能,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控制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89.
90.
大学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课程价值反映的是课程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体现的是课程对个体(教师或学生)和社会的意义,是对个体与社会一定需要的满足,一旦某种价值被确认,它就形成了课程价值的取向。因此课程的价值取向本质上是选择一种课程价值的倾向性,那么大学课程的价值基础是什么,该如何选择,都是需要探索的问题。一、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概述大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关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般认为有三种,即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人本位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几乎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