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通过让学生改进实验及仪器、设计及独立完成实验几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2.
张新海 《考试周刊》2011,(32):61-62
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我们积极创设情境,通过对话、合作、互动等方式共建学习平台,师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一位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3.
张新海 《教育探索》2002,(12):34-35
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存在的不足而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懈追求、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创办特色学校、构建特色课程、培训个性化的教师、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归宿。  相似文献   
24.
张新海  梁厚芝 《科教文汇》2010,(18):133-133,208
我们可以通过高中生物教学,对"90后"学生实施必要的人文关怀,即通过开发生物学资源,促使学生感悟高尚、学会审美、敬畏自然和珍视生命,从而克服"90后"学生不良心理特征,完善人格。本文论述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5.
网络教学资源有效性探析——以课程辅导答疑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应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及需求提供教学资源。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网络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课程辅导答疑库是资源支持服务的一种创新形式。课程辅导答疑库建设应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内容、技术的有效性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6.
生命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占据了极大比重,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对生命科学史的开发,使之达到应有的教学功能.文章仅就培养探究型人才方面,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些看法.  相似文献   
27.
NTOP是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网络监测软件,其良好的平台无关性、人性化的管理功能和完善的二次开发接口,在流量监控中得到广泛应用。二次开发NTOP可以高效快捷地设计网络流量历史分析模块,监测给互联网造成重大影响的异常流量情况,如拒绝服务攻击(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网络蠕虫病毒流量、P2P异常流量及其他异常流量等,从而较好地解决网络规划和流量分配等网络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8.
思维的有序性是指按一定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物质用量顺序等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具有这种思维品质能全面、严密地思考问题,避免因盲目乱撞而产生遗漏或错误,影响问题的最终解决,在平时练习中可选择以下问题进行有序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29.
石瑞  张新海  李政 《天中学刊》2013,(6):116-118
教师隐性知识是专业型教师的必备知识,具有个体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表达是教师个人自主的、内在的行为选择。教师隐性知识需要不断被生成和表达,使教学以一种更加贴近现实的场景展现出来。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需要依靠教师个体的信念、自身的纯粹性知识以及自己不断的实践反思。教师隐性知识的表达有行动表达和教师隐喻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30.
志存高远     
志存高远,意指追求远大的理想、抱负,追求卓越。志存高远者,绝不放弃生平大志。他们可以拐几个弯前进,他们有超凡的意志力,常人对他们的行为与毅力往往感到不可思议,而他们却觉得很正常。那种投入、专注和痴迷,正是其追求高远志向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