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N-甲基咪唑和氯乙醇、聚乙二醇为原料,合成出含羟基的小分子离子液体.然后接枝到聚环氧氯丙烷上,制备得到一类长侧链的聚醚离子液体.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聚环氧氯丙烷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聚醚季铵盐结构进行了表征.较佳工艺条件为:摩尔比n(PECH):n(离子液体)=1∶1.5,反应时间6小时,反应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92.
根据工科有机化学的教学特点,改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除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外,把低碳观念融于工科有机化学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低碳内涵,树立起低碳意识.  相似文献   
93.
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新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方式方法僵化死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顽疾,非得花大力气改革不可。深圳大学作为一所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和实验大学,近年来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提升,使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一、实行新生学习导师制和教师接访时间制,为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打开突破口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是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  相似文献   
94.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方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国家、地方、高校以及对大学生个人都极其重要。本文根据地方高校的基本特征,分析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地方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确立科学的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开展创业教育等5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95.
徐晨 《科教文汇》2009,(5):97-97
就现在的汉语教学来看,识繁学筒是一项很难达到的任务。就小学生的理解力而言,盲目地将繁体字引入教学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96.
徐晨 《家教世界》2013,(11):16-17
2013年9月6日,一则"矿大惊现00后新生"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在今年新生报到季,95后新生潮"强势来袭"之时,这位矿大理学院数学系"00后"女生王博扬显得分外惹眼。"00后进矿大理学院"引热议在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官方微博上写道,今年13岁的王博扬,一米五六左右的个头,身型偏瘦,瓜子脸,扎着小马尾辫,"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小孩形象.  相似文献   
97.
高中是一个人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体育课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体育教学活动,会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文章从高中的体育教学这一环节切入,认为体育教学在影响高中生健康心理形成过程中具有其特有的教育优势,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良好修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8.
图书馆管理的人本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是管理的主体和核心;管理过程必须实行民主性、公开性、科学性;管理活动是围绕着人的需要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99.
我国专业学位自1991年设立以来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对于专业学位的评估一直缺少规范。2020年11月,《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发布,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启动。研究发现,本次评估的内容体现了评估方案的政治性、评估体系的科学性、评估指标的导向性、评估主体的多元性、评估方法的创新性等特点,反映了普适性与差异性相融合、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统一、关联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政策设计特征。高校需要继续将思政教育和立德树人融入培养的全过程;增强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构建内外兼顾的评价体系;引导加强院校自评估,促进培养单位找差距、补不足;推动院校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发展;促进专业学位的交叉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