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史记》是司马迁父子表现其史官文化使命感的著作。《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太史公司马谈去世前,执其子司马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 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者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  相似文献   
52.
方铭 《职大学报》2007,(4):82-84
2007年11月1日,是我的老师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去世一周年纪念日。褚斌杰先生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教育,特别是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与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褚斌杰先生的先秦两汉文学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以表达对褚斌杰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53.
生命的色彩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在不同的季节时段,通过“他”与“爷爷、老师、班长”的对话,展示了生活中“生命的多彩”?在凄美的阳春三月,“他”悲壮的走了,却留下了生命的绿色?文章在质朴中透视了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生命的色彩,也许是需要一生来作答的。  相似文献   
54.
方铭 《科教文汇》2010,(32):62-63
本文通过对中国红色题材纪录片〈老镜子〉的传播效益分析,从纪录片选题、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和纪录片发行和推广渠道的选择三个方面,试图找到纪录片传播的关键因素,以期寻找到纪录片传播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55.
从出土文献诗与志的关系看文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简帛文献强调诗与志的联系,没有志,也就没有诗,这也是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核心命题.自《诗经》的作者而后,无不体现出重视诗志的价值判断.而对"志"的重视,就是文学对"善"的追求,"善"是高于"美"的审美价值判断,是古代文学人文关怀的体现.今天研究古代文学,应该真实地描述古代文人创作的真正目的,把挖掘古代作家对人文关怀的关注当作我们的重要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5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57.
方铭 《职大学报》2013,(6):110-111
尊敬的南阳市及西峡县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我受大会的委托,代表2013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主办者中国屈原学会、中共西峡县委、西峡县人民政府,宣布大会开幕。南阳是楚国古都城丹阳所在地。在南阳境内,有重要的楚文化遗存,同时,也发现了大量的楚王室墓葬群,并出土了内容丰富的与楚国历史相关的地下文物,这充分说明楚文化在南阳的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也说明南阳在楚国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8.
游国恩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国恩先生是20世纪的国学大师,其学术地位的奠定与他对中国古代学研究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即是20世纪新楚辞学最主要的奠基人和最成功的实践,也是传统楚辞学最忠实的传承,学史的主要建设和科学学风的主要倡导之一。  相似文献   
59.
林庚先生是当代名诗人、学。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的新诗创作和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在中国学史、楚辞、唐诗与古典小说等领域的研究,有深刻、系统、独特的创见。  相似文献   
60.
韦勒克和沃伦在其<文学理论>中曾经对英国文学编史历史进行回顾,指出,"应当承认,大多数的文学史著作,要末是社会史,要末是文学作品中所阐述的思想史,要末只是写下了对那些多少按编年顺序加以排列的具体文学作品的印象和评价",因而"只是把文学视为图解民族史和社会史的文献,而另外有一派人则认为文学首先是艺术,但他们却似乎写不了文学史.他们写了一系列互不连接的讨论个别作家的文章,试图探索这些作家之间的‘互相影响',但是却缺乏任何真正的历史进化的概念".所以,他们质疑说:"写一部文学史,即写一部既是文学又是历史的书,是可能的吗?"①可见文学史的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