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8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专利交叉许可协定,作为一种企业行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通过清除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专利障碍、便利企业规避反竞争性调查和降低专利交易成本并避免专利侵权诉讼等作用,而被企业广泛采用;另一方面,通过激励企业加大R&D投入而促进了技术进步,并增进了社会福利。同时,专利许可作为一把双刃剑,也将通过便利企业串谋、降低企业R&D投入的积极性和专利权滥用等渠道,阻碍了技术进步,并进而损害了社会福利。本文最后结合中国实际给出了简要的结论性评述。  相似文献   
32.
经过严格筛选、审查后上市的制造业企业往往是各行业的龙头及骨干企业,对它们的规模排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的若干特征:行业分布体现重化工业特征,企业向东部都市圈聚集,制造业企业效益与规模高度相关,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培育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强化东部都市圈的产业集聚态势,并用新型制造业理念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3.
高技术产业具有耗能少、规模小、产值高、利润大的特点。高技术产业区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地区,是一种集教育、科研、生产、贸易、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共生结构,是高技术产业的孕育和成长基地,被誊为“立足于科学的工业区”、“未来战略产业的摇篮”。随着世界上第一个高技术产业区——美国硅谷的巨大成功,世界各地一大批高技术产业区相继涌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34.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Malmquist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年均增长8.2%,且技术进步贡献了主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化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智能化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增长的方式实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对制造业技术效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智能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大,但对东部地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基于2003-2015年我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创新生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区域比较。理论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主要通过创新投入不断减少和创新产出有效增加,从而推动技术进步或技术效率的提高等作用机制来促进创新生产率提升。实证结果显示,(1)制造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其创新生产率提升,并且技术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是制造业集聚促进创新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途径;(2)分区域比较来看,制造业集聚对创新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作用在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东中西部区域制造业集聚均有利于显著促进其创新生产率提升和技术效率改善,但作用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虽为正,却不显著;(3)无论是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还是分时间段进行回归估计,抑或对制造业集聚对创新生产率影响的作用途径进行检验,上述结果均成立。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生产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
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应对的挑战。但气候灾害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现有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本文搜集了77篇研究文献、1833个参数估计值,根据数据来源、灾害类型、灾害变量、恢复力因素、估计方法和发表特征等六方面的数据,采用Meta回归方法,分析了研究结果差异性的偏倚来源,总结了气候灾害影响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结果表明:(1)气候灾害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影响,但直接经济损失研究存在显著的发表偏倚;(2)灾害的时间跨度及所在区域的发展水平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较大,总体而言,气候灾害对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的影响更明显;(3)GDP、教育、投资、开放性、人口密度、制度水平及灾害援助等恢复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结果,但在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研究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最后提出,未来可研究各种恢复力因素的作用机制和具体影响,本文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是已有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7.
李廉水  崔维军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60-1364
 在分析科技人员收入满意度与科技人员收入差距主观感受的基础上,基于江苏省12个地市科技人员收入的调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不明显,其中企业科技人员收入差距比较合理,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比较平均;从地区、组织和职称的角度看,造成科技人员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是职称,其次是地区,组织对科技人员收入差异贡献度不大。  相似文献   
38.
在研究中国都市圈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经济、社会、科技在内的中国都市圈与制造业互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进而提出了促进该都市幽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互联网+”提升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并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拉动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空间外溢效应存在地理边界。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聚集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在于:知识或技术溢出和技术创新成果扩散。实证分析显示,(1)制造业聚集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均有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促进作用更大。并且,制造业聚集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主要通过提高技术效率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2)分地区研究表明,产业聚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3)从作用途径来看,制造业聚集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途径传递,而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等途径传递。且在所有的作用途径中,基础设施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