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4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着重分析了创新风险和技术类型两个影响寡头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依据这两个因素提出一个综合决策矩阵.该矩阵认为,当进行核心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小时,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的模式;当进行核心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大时,倾向于选择研究型合资企业的模式;当进行辅助性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大时,倾向于选择非股权的合作开发模式;当进行辅助性技术创新且风险较小时,倾向于采取技术创新外包的模式.其中,就研究型合资企业和非股权合作开发模式而言,创新成果给不同企业带来的收益大小可能并不相同,因此这两种创新模式对企业相对优势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李丹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15,36(6):109-118
通过梳理国内现有绿色技术创新文献,总结和探究其研究特色及发展趋势。首先对国内现有绿色技术创新文献的数量、质量及视角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其次独创性的运用Astley 1983提出的二维分析框架对其层次、阶段、主题及深度进一步剖析;最后总结以上各方面的特色并结合时间维度探究国内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徐国军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19,40(11):146-154
本文聚焦中国情境下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过程,研究合作伙伴间两种不同的技术转移方式对技术接受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新产品创新性及新产品开发速度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实际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理论模型。之后,运用24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采用AMOS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技术交流而言,技术转移对新产品开发速度及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均更加显著。相对于技术转移而言,技术交流对新产品创新性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新产品创新性在技术交流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新产品开发速度在技术转移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实际吸收能力增强了新产品创新性对技术交流与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王龙伟  李垣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07,28(4):162-169
综合考虑组织沟通与管理控制方式对战略变化速度的潜在影响,以及组织沟通对企业管理控制方式的影响,研究了通过信息沟通与控制措施来管理战略变化速度问题。基于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了信息沟通、管理控制与战略变化速度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与相关假设,并通过585家国内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沟通有利于战略变化的快速实施,重视信息沟通的企业往往会同时采用战略控制与财务控制;而官僚型企业则更倾向于采用财务控制;战略控制会妨碍战略变化的快速实施,而财务控制会促进战略变化的快速实施。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近期研究自主创新诱发机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探讨。研究表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诱发因素既存在于企业内部,又存在于企业外部,同时内、外因素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提出适合于研究我国本土企业在转型时期自主创新诱发机制的探索性研究框架,运用这一框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企业的内、外部分别存在哪些自主创新的诱因,这些诱因分别存在于企业内、外部的哪些层级;(2)企业的内、外部同一层级之间以及不同层级的自主创新的诱因之间关系如何;(3)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诱因如何分别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构成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诱发机制,从而影响我国本土企业转型时期自主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激励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建君  李垣 《科研管理》2004,25(3):13-18
本文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三类重要的主体,即股东、企业家与研发人员之间的激励关系,集中分析了股东从物质激励、能力激励和权力激励等方面对企业家进行创新激励和企业家从物质激励和环境激励等方面对研发人员进行创新激励的一些基本特征,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循环激励链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结合知识基础观和吸收能力理论,探讨关系学习如何通过知识探索影响企业的产品创新性,以及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312家企业的调研数据,综合运用层级回归和Bootstrapping等综合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关系学习通过知识探索影响企业的新产品创新性;此外,潜在吸收能力能强化关系学习与知识探索间的正向关系,而实际吸收能力能增强知识探索对产品创新性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建君  马婷 《科学学研究》2009,27(3):466-472
 通过构建概念模型,探讨情感型信任、认知型信任与企业创新投入及创新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将组织特性,包括组织文化类型和组织成长阶段作为调节变量考察二者对信任和创新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探讨人口统计学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教育背景对不同维度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型信任将促使企业更多的选择突变创新,且集体主义文化将加强信任与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双寡头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君  聂菁 《软科学》2009,23(10):59-64
从技术创新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双寡头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的博弈模型,试图揭示现有理论关于合作创新能够降低创新成本的结论和现实经济中双寡头企业往往选择独立创新的现象之间形成矛盾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两企业的最优创新决策会根据研发成本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协调,这正是目前双寡头企业难以采用合作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