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 近年来我县一些学校,开展了以达标运动会贯穿全期课外体育活动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校以达标为中心的群众体育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了,达标率稳步上升;学生每周二至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真正得到了落实;纠正了过去把体育课上成达标课、测验课的倾向,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具体作法: 一、由学校体育卫生领导小组领导开展全校达标活动,负责制定竞赛计划,安排时间、项目、场地、器材等。二、分年级成立达标领导小组,任课体育教师任组长,由学生会干部、各班班主任、体育委员组成。负责该年级的达标运动会。三、达标运动会在一个学年度进行。每学期划分六个比赛阶段,每三周为一段。将《锻  相似文献   
22.
一引言作為一個中國佛教的研究者,我時常思索着如何通過中國的宗教來把握中國人的觀物方式。不過,這裏我只想以中國禪為中心來討論有關禪思想的形成及發展問題。即便在中國佛教中人看來,禪也是非常難以理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我国45家钢铁企业2001-2005年间的生产力变化进行了估算,并从企业规模和所有制形式两个角度对钢铁企业的动态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钢企每年变化的效率却呈现不断改进的趋势,生产力逐渐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大型钢铁企业的效率变动并没有优于中小型企业;国有(控股)钢铁企业的动态效率下降,而民营企业的生产力稍有改进.其中,小型国有(控股)钢铁企业的效率水平成为制约钢铁企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25.
基于价值量的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重点比较研究两类不同的物流需求的预测方法,特别是以投入产出为基础的价值型的物流业需求估算方法,从而试图为该产业的定量分析提供一种可行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6.
基于复杂系统观的区域物流协同创新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复杂感知反应系统理论以及区域物流设计规划方法,对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创新与演化进行研究。指出区域物流系统两类协同进化路径以及感知反应边界(创新边界带),分析系统创新与演化的三种动力:社会经济动力;产业间协同动力;产业内动力,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7.
全球化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下区域产业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区域产业创新理论及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全球化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下的区域产业创新路径及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包括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以及创新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三种机制及措施: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机制、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优化升级机制,以及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与生态补偿的长效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8.
伴着最后一声嘶哑的蝉鸣消失,伴着最后一片枯黄的叶子从枝头飘落,真可谓秋意阑珊了。别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因  相似文献   
29.
支燕  刘秉镰 《预测》2007,26(4):10-14,28
我国物流业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产业组织方面的问题。本文运用SCP分析范式对我国物流业的产业组织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大型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在逐年增加,但物流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低端物流市场进入壁垒低下,使得社会资本在短期内大量涌入,形成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的残酷竞争状态,并导致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低下,物流市场绩效有待改善。本文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物流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我国物流业改进产业组织结构,提高市场绩效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学校应该帮助青年学生寻找“社会需要”与“个性发展”的结合点,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何引导学生去结合?怎样去寻找结合点?这必须在教育观和人才观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在教育观念上来说,人们开始重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还没有把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思想牢牢确立起来。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当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