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教育   3753篇
科学研究   657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242篇
综合类   142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63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需求导向型产业结构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产业结构应逐步从资源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只有确立需求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相应的产品结构,政府根据市场所需要的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才能真正使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并使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2.
依靠行政资源办县级党报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扎根本土、面向市场,按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办报的县市区域党报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33.
134.
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写作是由"意"到"言"的转换,有了想表达的"意",才能写出文章来。这个"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意"从何来?从现实生活中来,从读书中来。对初中生来说,了解生活、感悟生活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读。只有读书,才能提高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35.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学习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该有自主精神,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只有自主地投入,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可能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36.
<正>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及家长的心目中是枯燥、教条和乏味的。有人甚至说:"如果不是因为要考试,才不去学这门课程呢!"这是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对人文精神不够重视,政治课被过分"知识化"和"功利化",其人文功能和作用被削弱,学生知识的增长是以情感的失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7.
"粗心"将导致各种各样错误的发生.从学生计算错误时的心理因素入手,对"粗心"进行心理学的界定.指出"粗心"的心理基础是感知不全面、注意分配能力差和定势错觉,并对其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粗心"进行心理预防与纠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8.
文章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英语诗歌语篇衔接的角度来研究克雷格·雷恩的诗歌《一个火星人寄一张明信片回家》(A Martian Sends a Postcard Home),探讨该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文章主要考察了隐喻、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机制对实现语篇连贯、获得“陌生化”效果、实现全诗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通过PISA,我们认识的是新世纪、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的教育质量要求及其标志性的、相关的构成准则、指标、尺度和标准,而追求"公平而卓越"正在成为国际视野下基础教育质量新标杆。  相似文献   
140.
本文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从教学、招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校园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校园服务与社会服务为并行线的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