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教育   4560篇
科学研究   64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316篇
综合类   267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49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均采用"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来呈现文本。教材在确定了各年级的主题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每册的单元主题。这样的编排,有利于教师从大语文观入手,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教学,灵活采用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12.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促成学生有效生成,数学师范生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实施的重点要促成中小学数学教师有效生成.在数学新课程教学需求的推动下,为了提高数学师范生程序设计语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生成性采取了以下策略:基于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视角设计教学目标,整合任课教师队伍和整合教学内容,整合多种教学方式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关注课堂活动和促进课堂教学生成.  相似文献   
113.
由于生理的缺陷,造成聋生习语途径的受阻,课堂教学就成为聋生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最为重要的渠道。加强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对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4.
许春苗 《教育文汇》2011,(12):10-10
芬兰的教育堪称世界第一,其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受到各国青睐。芬兰又是全球学校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那么,芬兰的教育为什么能领跑全世界?我们不妨从学生的“选课”来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115.
116.
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地改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课堂上已经得到了尝试。《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在实现这一改革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很重要。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  相似文献   
117.
许新海  祝禧 《学科教育》2000,(1):12-13,20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长江边建设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创新教育基地-新世纪“地球村”。使教育活动与生活结合,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双手和大脑,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主题实践、专题研究等探索性、体验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8.
无穷递降法是费尔玛为证明不定方程x4 y4=z4无正整数解而创立的一种数学方法,无穷递降法大多用在不定方程解的讨论方面,本文通过几个例子阐述了无穷递降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9.
许国林 《师道》2007,(11):21-23
关于《拣麦穗》一文的基调与主题,笔者与"教参"编写组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现提出来与编写组专家商榷。编写组的基本解读"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组在课文"基本解读"中对文章的基调与主题是这样解读的,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0.
浅谈感悟     
感悟是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情感、解题思路、方法的一种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感应。对学生加强感悟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解题思路、方法的领悟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新课标也提出了对感悟的训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课堂结尾处,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情景中去感受,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才能缩短内容与学毕的时率距离.才能达到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