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5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提起“诗药”治病,读者请君定会以为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方夜谭”。近年来在国外传媒时有传闻,而且言之凿凿,使你不得不信。一是据英国权威报纸《泰晤士报》披露;1882年英国著名医生西摩·布利曾用《爱的深化》诗集为“诗药”处方,让病人尽情朗诵,结果治愈了多例患有抑郁症病人。二是据美国《纽约时报》载:1959年,美国妇女马茜·辛普森思患乳腺癌,手术后,遵照医生开的“诗药”处方,坚持吟诗疗疾,并学会写诗,以此来消除癌魔造成对身心的阴影,一年后,果然得到了康复。三是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拥有5700万人口的意大利…  相似文献   
12.
锯子是一种以手工安装在锯床上用来切割材料的刀具。相传锯子是我国春秋末鲁国著名建筑专家公输般(约公元前 50 7—约前 4 40年 )发明的。公输般出生于一个手工业奴隶家庭 ,人称鲁班 (因班与般同音 ) ,少年时从父学会各种木工手艺 ,善于总结经验 ,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发明创造 ,是一位了不起的能工巧匠 ,故被后人尊为工匠祖师。《辞海》、《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中国古代科学家史话》、《科技名人词典》等史籍中均有记载。所以人们对此也深信不疑。其实 ,锯子并非是公输般发明的。据考古工作者 70年代在陕西周原发掘的一处西周中期制造的骨…  相似文献   
13.
邮筒小考     
绿色的邮筒 ,星罗棋布于全国城乡各地 ,它以青春勃发的信使形象伫立在邮局门口和街头巷尾。它作为信函投递的第一个传媒 ,人们对它满怀着无比信任、殷切期待和深情感激 ,因而誉称它为“忠诚的绿衣使者”。据笔者查考 ,我国邮筒始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 ,与吴兴太守钱徽、吴郡太守李穰都是好友 ,交往甚密 ,常有诗文互赠。后来 ,著名诗人元稹任会稽太守 ,也加入他们“沙龙”的诗歌酬咏活动。因为各居一方 ,不能经常聚会一起 ,于是他们商定把诗稿藏在竹筒里 ,派驿卒去投递。这种竹筒就是我国早期的“邮筒”雏形。当时著名诗僧“得…  相似文献   
14.
15.
16.
美画权当良药黄飞英欣赏名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可以陶冶身心,要说名画能治病。恐怕就令人难以置信了.其实,名画能治病,自古有之,只是人们缺乏对它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探索罢了。一见于《南史·刘传》,相传南齐高帝第七子、翻阳王.官居领军将军、大司徒、26岁的...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洞庭湖出现海市蜃楼。据明代万历年间《华容县志》载:“嘉靖壬子(即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夏五日,九都民见洞庭水中一山,逆流溯常德。山上草木葱茸,宇舍峻丽,茶园竹坞,宛然在目。男子数人,各长丈余,衣红衣。鹦鹉锦鸡无算,盖海市之属也。乡人不知,以为怪。”又据清朝康熙时《岳州府志》载:“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洞庭湖中忽见城廓,楼台、车马、人物之状,移时乃散,所谓‘海市蜃楼’也,后屡见之;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晨时,复见有小山十二峰、城廓、宝塔之属,时高时下,自申至酉乃天。”再据清朝道光时《洞庭湖志》载:“庚戌(清康熙九…  相似文献   
18.
梳篦琐谈     
“梳”、“篦”是理发专用工具,齿稀的叫“梳”,中间有梁、两侧有密齿的叫“篦”。如木梳、角梳、篦子。以梳理发,如梳头、梳洗、梳妆,在隋朝广平王、右卫大将军杨雄的《长杨赋》中就有“头篷不暇梳”的名句。此处“梳”为“梳洗”之梳。引申为清理。梳、篦是我国南方手工业传统产品。“梳”、“篦”除作为理发专用工具外,专家们还发现具有保健功能。坚持每日不定时梳头,每次百余下,顺梳、倒梳,长此下去,头发不易变白、脱落,还可以起到祛风明目、软化脑血管、延年益寿的作用,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关于梳、篦究竟是何时发明,历来众说不一。但据…  相似文献   
19.
何谓“夜明珠”?指传说中夜间能熠熠放光的宝珠。又名“隋侯珠”、“灵蛇珠”、“明月珠”、“夜光珠”等等。“夜明珠”,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战国策》·《楚》记载:“(楚王)乃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八八《西域传·大秦》记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西汉东方朔著《神异经·西北荒注》记载:“西北荒中,有二金阙,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径三丈,光照千里。”晋王嘉著《拾遗记》二《夏禹》记载:“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  相似文献   
20.
辣椒祖籍考     
辣椒,俗称“番椒”、“大椒”、“辣子”、“辣茄”,属茄科,一年生草本,在热带地区亦有多年生灌木。叶至生,卵圆形,无缺裂。花单生或簇生,白色或淡紫色,浆果。未熟时绿色,成熟后一般为红色或橙黄色。味辛辣或极辣。性喜温暖,终霜后露地育苗移栽。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呆作蔬菜,老熟果可以加工辣椒油、辣椒酱、辣椒干、辣椒粉等调味品。辣椒作为中国人普遍食用的蔬菜,尤其是四川、陕西、贵州、湖南、江西等地有些爱吃辣的人,简直是一天三餐,餐餐离不开辣椒。但关于我国辣椒的来历,至今仍众说纷红,莫衷一是。据台湾出版《植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