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2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王文宾  达庆利  聂锐 《软科学》2012,26(8):44-48
在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WEEE)的回收再利用现状分析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讨论了国内外WEEE的立法及我国生产企业对回收基金的反应,指出我国法律实施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是未能考虑闭环供应链CLSC上除生产商外其他成员企业的利益,实行生产商负主要责任的CLSC责任制是WEEE回收再利用的合理可行策略;讨论了CLSC视角下WEEE回收再利用的结构,得到三种可行的CLSC流程;探讨了WEEE回收再利用的三种激励机制,特别是奖惩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分别给出了WEEE回收和再利用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2.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围绕教学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网上教学及面授教学,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中就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基于问题及案例的探究学习,还应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情感以及兴趣、愿望、热情等形式构成的学习动机将成为主要的认知因素制约着认知学习。  相似文献   
123.
民俗是民众日常的风俗习惯。节日习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反映了各地区的百姓生活习惯、道德取向,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有一些传统节日正逐渐消失,也出现了一些伪民俗、新民俗。传承中有变化可能正是民俗的生命力所在。透过江南名城常州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的行为层面,可以追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心理渊源,挖掘节日习俗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4.
达流 《职大学报》2010,(3):17-19
对墨子思想进行现代转换,以发现并发挥其当代价值,不能只是从概念名词、思想结论上去探究,那样难免死板和单调,还必须注重从墨子独特而鲜活的个性、传奇的经历等方面来进行把握。墨子具有中国人罕见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他的身上充满了相反相成的因素,大雅大俗,大开大合,大爱大恨,大贵大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对当代人的心灵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基于知识创新的科研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现代科研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必须以满足知识创新和科研人员全面发展需要为导向,实现从目前以项目为中心向以人才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人事管理体系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继而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转变。并从价值链管理和职能管理角度,构建了现代科研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6.
数学学习的主要困难来自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利用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数学自身的魅力、数学发展的历史或数学故事、数学悬念等各种方法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7.
张宝友  达庆利 《软科学》2007,21(1):66-69
运用一种多指标输入/输出复杂系统的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地方政府逆向物流管理绩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通过算例说明DEA方法是适合于地方政府逆向物流绩效评价的。  相似文献   
128.
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新整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先比较研究竞争优势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波特产业分析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经过系统分析与评价,创造性地构建了动态环境下"网状"的、多层面的企业竞争优势新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29.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校园教育中,往往很多教师都认为提升人文素质概念较空,不善把握。其实,《大学语文》不仅仅是全体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必修课,如果善于运用各种技巧,把握授课环节,它对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