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子不语》一度被称为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齐名的"清代三大文言小说",但它受研究者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另两部作品。在对袁枚的研究中,由于其在诗文及诗歌理论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又自然忽视了《子不语》。现在对《子不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过于薄弱。这一课题有其独特的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有待于广大研究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2.
黄昏,沐着蒙蒙的秋雨,沿着一条曲折的泥石小径,我独自一人,来到了这片我告别三年而又十分熟悉的枫林前。而对着这片依然火红的枫林,我默默地呼唤着:“枫姐,我来了!你说过今天我们重相聚。今天,我来了!”我轻轻地走进枫林。枫林里宁静极了。凉丝丝的秋雨洒在枫叶上,枫叶上便滚动着一颗闪亮的珍珠。啊,枫姐,曾几何时,我和你在林间携手漫步,追逐嬉戏,曾几何时,我和你在林间畅谈理想,憧憬未来。枫林了解我们的欢乐、我们的苦恼……可如今,这儿只有我独自一人,只有我无限的向往和思念。  相似文献   
13.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笔者从实际知识与能力结构、素质培养、毕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质量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张泓 《华夏文化》2014,(4):47-49
正一古代各行各业的著名人物中,有一些人患有洁癖,冯梦龙在《古今笑史·怪诞部》中记载了其中一些人的趣事。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大画家,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就患有洁癖,他隐居在辋川的时候,不容许地上有一点儿尘埃,每天都要准备十几把扫帚扫地,因为扫地太勤,扫帚损坏得太厉害,为此还专门雇佣两个  相似文献   
16.
长随是清代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社会地位低下,长期遭人唾弃;但另一方面却有众多的人群想方设法挤入这一群体。《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多则笔记跟长随有关,从中可看出纪昀对长随是怎样的态度,以及长随在清代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7.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既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又影射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造成了很不良的社会效果。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为了挽回《聊斋志异》的不利影响。尽管纪昀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社会影响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截然不同,但《阅微草堂笔记》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  相似文献   
18.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但对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的《子不语》却颇为偏爱。而《阅微草堂笔记》也做不到内容单纯和完全真实。其实纪昀最不满的是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而《子不语》作为一部随意之作,则是纪昀可以容忍的。  相似文献   
19.
张泓  罗序文 《新闻界》2003,(6):18-19
“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管道和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在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中具有头等的重要地位。”(哈贝马斯:1999)。新闻(journalism)、公共领域(publicsphere)与民主(democracy)一向被社会学者认为是重要的″三角关系″。新闻媒体应该是公共领域的重要形态,是公民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利用媒体资源来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领域模式涉及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有效的?二是当前的媒体资源有哪些?三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模式必须符合公共领域的内涵,这一内涵有:(1)公共领域是…  相似文献   
20.
张泓 《寻根》2016,(4):20-25
正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曾经记载故乡的某种神像:"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此神像即是江南大名鼎鼎的五通神。明清两代小说中对五通神多有记载,但形象有所区别,下面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