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36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21.
任平 《文化交流》2016,(11):67-70
正捡小鱼、捉小虾、抓青蟹、挖牡蛎、钓跳跳鱼……千百年来,浙江三门人民依山傍海,渔樵相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代代延续着以"讨小海"为生的生活。如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民纷纷转产,但海边人家仍坚持着这一传统生活方式,"讨小海""烹小鲜"也成了三门的地域特色,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实地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122.
艺术教育:让理工科大学生走出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在50年代就形成了文理工分立办学的格局,加之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形成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贫乏的尴尬局面,本文提出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以解决理工科院校实施人文教育在时间和内容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并从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3.
新课程改革的“再概念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 《中国教师》2007,(2):26-28
在课程理论的发展史上,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由威廉F.派纳主导的“再概念化”(reconceptualization)运动,树立了另一种课程范式。“再概念化”代表一种与时俱进的省思与批判意识。“再概念化”理论对以分数或绩效为重的学校教育并不认同,它更重视人的生命意义与社会解放运动。了解再概念化的理论对我国目前进行的课程改革将大有启示。一、再概念化的起源与阐释(一)再概念化的起源“再概念化”运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以威廉F.派纳(1975)的《课程理论化:再概念化论者》(curriculumtheorizing:Thereconceptualists)一书为标志。20世纪7…  相似文献   
124.
2017年9月23-24日,第十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承办。本次研讨会正值课程学术委员会成立20周年,各位代表重回广州,共话二十年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积极探究课程论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展望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5.
职教教师是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推动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路径的探讨和规划至关重要。当下的教师发展具有科学化、知识化和模式化等特征,且同时存在“将职教教师生命发展置于门外,片面追求专业技术发展,忽视职业教育的教育特色和职业精神”等问题,从而使职教教师陷入技术性、经验性以及趋同性的发展困境。关注职教教师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注重其智慧性、创造性和个体性发展,有助于促进其由实然状态转向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26.
针对洛阳水泥厂Ф3m × 9m水泥磨出现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7.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问技能及其功能 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一类教学行为。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引入阶段。教师用指令性语言由讲解转入  相似文献   
128.
任平  胡鹏 《科教文汇》2010,(16):146-146,162
表现力指运动员通过面部表情和自身的表现能力,融合音乐及形体动作来展示健美操项目的艺术内涵和意境,是运动员自信心、热情感染观众能力高低的反应的能力,是影响裁判评判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对影响健美操表现力的因素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以此为立足点提出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希望能为推动健美操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繁荣背后的隐忧——浅析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参类、教辅类图书出版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任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相当数量新华书店的销售收入的1/3,来自中小学生教参、教辅图书。那么,全国每年大规模出版,图书市场上大量行销的中小学教参、教辅类图书的总体质量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0.
简要介绍了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分析工业废水中甲醇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