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本文是《论古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产生与完善,扭曲与蜕变》的姊妹篇,指出了近现代奥运会不是古代奥运会的简单的“恢复”,奥林匹克精神具有新的时代性;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迅速发展,是由于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国家”的存在,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困扰,使之出现了许多弊端。——对此许多人曾担忧,它会象古代奥运会一样走向衰亡,这是一种盲目的片面的类比造成的,因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现代科技,现代科学化管理,能够有力地制约它、规范它,因而奥林匹克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古代体育作为两大体系,其差异在于:它们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受社会各方面影响时,各自所摄取的主要支配点不同。西方古代体育发展过程中,起主要支配作用的是军事所需和具有军事意义的宗教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哲学。东方古代体育发展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医学理论和哲学、伦理学。东西方体育之融和是世界体育发展之必然,“更高、更快、更强”和“参加比取胜更重要”两个口号实际上代表了两大体系的共存和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浅谈体育概念与体育科学的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体育的概念及体育科学的属性,必须了解体育产生发展的历史与体育科学形成发展的历史,必须分析体育二重性这一本质特点,并把体育与体育科学两个不同概念区分开来.本文就此略述己见,以资商榷。一、从体育的历史发展看其概念定义体育,是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体育虽不是生产力,更不是上层建筑;但其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并日益广泛地运用着人类社会的科学成果。因此,社  相似文献   
14.
体育院系统编教材《武术》的“概述”章及有关文章,把中国武术的形成上推至原始社会,并说那时已经成为“体育中的一种手段”;该书笔者之一习云太同志在一九八○年第二期“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中国古代的武术(上)》一文中,从小标题上即可看出仍持这一观点:“远古时代的武术”、“殷周时代的武术”(注:没有标出夏代的武术)……  相似文献   
15.
在成都体院学报编辑部1983年5月出版的《武术套路汇编》一书中,卷首有习云太同志的《中国武术史纲要》一文(原连载于《成都体院学报》1980年2期、1981年3期、1982年2期),对于这篇文章,笔者持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特提出来与习云太同志商榷,以共同促进武术史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我认为,某些所谓“武术”,还是称其为“武勇”而有别于后代的武术为好。如在原始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体育模式,自古代始,由于各自发展过程中,受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等方面的影响,在接受社会历史上诸方面影响时各自所摄取的“主要支配点”不同,便形成了明显的“类”的个性,即差异性,从而成为两大体育体系。它们各见其优、各有所长。东西方体育模式在世界近现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者的交流与融和,已喜见成效;世界未来体育的全面大发展,必将依赖于东西方体育模式的大融和。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从历史的分析出发,从社会与人的发展角度,分析了古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产生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并指出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使古代奥林匹克精神受到扭曲,因而其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弊端,终于蜕变异化,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