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554篇
科学研究   93篇
体育   51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以环境保护问题为发端。保护环境事关保护生产力、保护人民身心健康、保护子孙后代利益的最大问题,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742.
我们知道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能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弄清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明确教学的基本思路,对教师备课起着排疑解难,引路导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3.
地籍调查是确认土地的位置、界限、使用、权属及利用状况,是进行地籍测量的先导工作,权属调查搞不好,势必影响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矿井土地复垦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既有地籍调查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通过矿井土地复垦区集体土地的权属调查工作的实践,论述了矿井土地复垦区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与步骤,并为以后该类权属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4.
文章重点分析了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图书馆变革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就图书馆在文化改革浪潮中变革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5.
高等教育改革和大众化过程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经费问题.在目前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入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各个投资主体不活跃的情况下,从政府、社会、高校自身三个层面拓展教育投资来源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6.
近些年来,沛县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嬗变.在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最具农业投资价值县等殊荣后,2012年1月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从“感性农业”到“理性农业”,从“集市农业”到“超市农业”,从“资源农业”到“资本农业”,从“设施农业”到“设计农业”,沛县一直都在实践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业态、新活力.农业的潜力在释放,农业的前景在拓宽.以园区化集聚各种要素,着力提升农业“五化水平”,以创新驱动、市场推动、品牌带动、人力促动和投入拉动“五力齐发”,来保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成效.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200元,增长12%;农业现代化综合排名全省第一类、苏北第一家.沛县坚持特色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产品物流园和农业生态观光园,实现由一产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747.
1.怎样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教材是通过情景图来阐述加、减法含义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到加法是指把两个数合起来,减法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差异,思维角度的不同,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尽可能地通过演示、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并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形成概念。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加、减法,故首先通过情景图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设形象的情…  相似文献   
748.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猜想”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进行思维训练的教学。而“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所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实践证明,“猜想”使人们获得了许多真理,它推动着数学科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寓  相似文献   
749.
秋赋     
自古以来,秋是永恒的写作主题。既有悲秋佳作欧阳修的《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又有颂秋诗作刘禹锡的《秋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本期特选两篇以“秋”为主题的作品。《秋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娓娓道来,富于哲思;《秋林晚步》写景、议论、抒情综合运用,句式富于变化,行文寓意深刻,阅读时应认真体会。  相似文献   
750.
资料卡     
主体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的哲学认识论基本范畴,指在与世界发生对象性关系中,作为认识、实践、创造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即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客体并创造价值的具体的人。(孙云、孙镁耀主编:《新编哲学大辞典》,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版,P249)主体概念,在哲学史上曾把它作为本体论意义使用。如亚里士多德在其《范畴篇》中以“主体”表示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体”与“本体”“本原”是同一概念。从17世纪欧洲近代哲学开始,哲学界才更多地从与客体相对的认识论范畴来理解和使用“主体”一词。提出“我思,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