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集会和社交场合的即兴演讲,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演讲往往难以产生那种为之一振、耳目一新的精彩。怎样在即兴演讲时出彩,构思的非定向非常重要。由于即兴演讲受到时间和环境的限制,构思时无所适从,人在慌  相似文献   
92.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词义解释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艳 《文教资料》2008,(10):220-221
汉语词汇的词义网络是汉语学习者熟悉汉语世界并形成认知概念的基础.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采用直观释义、以旧词解释新词、根据语素推测词义、语境释义、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近义词比较和反义词对比、学生讲解等解释词义的技巧可以加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3.
我国新闻职业形成于民初。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背景,我们发现新闻职业形成于民初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使然:当时新闻事业的繁荣为其提供了基础,知识分子的"边缘"意识是新闻职业形成的压力,职业认同是新闻职业形成的动力,制度自由是新闻职业形成的保障,职业行会是新闻职业形成的阵地。  相似文献   
94.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职能,科学研究是血液,社会服务是指向,文化传承是理想.四种职能的演变过程及职能定位的变化是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教育理念的较量与平衡,在当今盛行的职教改革的视野下对大学职能及职能定位进行思考,让我们更加明晰大学职能,有利于让我们认识到,职教改革对于大学职能以及两种教育理念融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在新平花腰傣地区,旅游业日益发展,花腰傣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以服饰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在服饰文化变迁的背后,投射出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与民族认同的淡化。针对这一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可以从老人、妇女、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等方面入手,开展社区参与式活动并提供专业服务,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还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倡导政策创新等方式,使花腰傣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6.
信息技术带来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城市社会学家、信息社会学家和网络社会学家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最能代表他对当下网络社会诸问题的思考.文章归纳了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的研究现状,并对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作做一步评析.  相似文献   
97.
新媒体时代,职业评价和监督开放化,新闻界被社会公众"围观",新闻伦理事件成了"社会事件",受到热议,常有争议。因此,建立开放的新闻伦理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通过分析建构开放的新闻伦理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指出建设开放的新闻伦理评价体系,需要理论上的突破,打破闭合式思维,同时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体系化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98.
文化因素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制约因素,外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应该兼容并举,但是中国文化教学却是缺失的。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
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是网络伦理道德的承载物,常常具有地域性特征,如建构地方形象,传递本地信息等,同时也反映出多元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地域性作为的网络语言生态伦理动因阐释的基础上,从城市语言规划和地域性事件聚合探讨提升网络语言伦理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0.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彰显了党群同心的巨大力量。不同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体现了其厚重的价值意蕴。沂蒙精神的孕育生成凝聚了党群同心的历史伟力,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推动了沂蒙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助推沂蒙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事业的发展,助力革命老区奋进新时代。从对各个时期沂蒙精神价值意蕴的历史考察中可以得到以下现实启示:无论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党的领导始终是关键,要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党群同心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